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教育周刊一版

02版:教育周刊二版

03版:教育周刊三版

04版:教育周刊四版

05版:教育周刊五版

06版:教育周刊六版

07版:教育周刊七版

08版:教育周刊八版

返回 2020年11月01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育周刊      2020年11月01日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感悟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培养文化自信意识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视频。
  (二)推进新课:
  通过三个自主探究活动,层层递进,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中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3)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①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②贡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教师活动:提出3个目标问题
  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是什么?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能说说我们的家乡文化有哪些特色吗?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形成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通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教师活动:讲解总结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说说你知道的各民族文化?其地位是什么?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其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3、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对应问题。
  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
  (1)闻名中外的石窟文化
  (2)优秀的民族文化
  (3)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2)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难点。
  (三)课堂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表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华儿女前进的不竭力量之源。
  (四)课堂练习:略
  (五)课后作业:
  1、配套练习习题
  2、探究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这说明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