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教育周刊一版

02版:教育周刊二版

03版:教育周刊三版

04版:教育周刊四版

06版:教育周刊六版

07版:教育周刊七版

08版:教育周刊八版

返回 2020年11月22日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教育周刊      2020年11月22日     

●天水市逸夫中学 郭纪文
  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至2012年多次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获清水县中学联合教研活动优质观摩课一等奖;2019年获第三届天水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制作类项目”二等奖;2020年获天水市初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开放式引导探究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准备:白磷、红磷、烧杯、热水、大试管、橡胶塞(带导管)、气球、坩埚钳、剪刀、火柴、石子、镊子、酒精灯。
  教学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点明主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有关“燃烧”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浓厚兴趣,并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燃烧的定义。
  【板书】一、燃烧:(定义)
  【设问】物质燃烧需要怎样的条件?
  【对比实验,探究条件】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分析与推断物质燃烧的条件。
  【改进实验,求索探新】
  为进一步确切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和三个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改进实验,探索新知。
  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思考简答。
  【讲解分析】对比实验现象总结燃烧的条件。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白磷、红磷在热水中的实验现象对比
  【突显火灾,引入灭火】
  多媒体展示一组火灾的图片,显示大火的无情和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突出灭火的重要性。
  反问:我们应怎样灭火呢?
  【师生互动,一显身手】
  场景:教师给出指定的器材,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随后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归纳总结】这些灭火的方法破坏了燃烧的哪些条件?
  【板书】三、灭火的原理:(破坏条件,只需其一)
  【讲解总结】燃烧属于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但是金属生锈、呼吸作用等都属于缓慢氧化。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物质自动燃烧叫自燃,发热不发光。
  【练习与实践】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了解常见灭火器灭火范围和易燃易爆安全常识,完成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