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石拓片 追忆华夏文明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八三班 郭鉴纬 指导教师:颉东丽
教育周刊
2020年11月22日
9月25日,我跟随七年级同学到麦积区博物馆,参加“走进金石拓片,追忆华夏文明”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来到正门,抬头望见“龙园”二字的匾额,镶嵌在一座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上方。拾级而上,步入龙园,映入眼帘的是雕塑龙马迎宾:青铜龙马体生双翼,遍身云纹,似乎御空而行。后面耸立着一座艾叶青石牌坊,上面刻着“羲皇故里”四个大字。穿过牌坊,踏着大理石铺成的通道,来到高大肃穆的成纪殿。殿内陈列着上至伏羲下至晚清安维峻等天水历史名人志士的青铜像,文人儒雅,将士威武,个个眼神威严,身体高大,充分展现出我们天水地灵人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绕过大殿,来到博物馆一楼,首先聆听了天水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李吉定会长为我们作的“金石传拓技艺‘全形拓’”专题讲座,了解了金石传拓这门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古老技艺技法,以及它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接着,进入初步尝试学习制作拓片的实践环节。我们兴致勃勃地拿起各自面前雕刻有精美图案纹饰的瓦当,蒙上宣纸,用水轻轻打湿,再用干宣纸吸水拓形,然后等待晾干时,蘸墨汁轻轻擦拭,那些瓦当上精美古朴的纹路、图案、字形全都清晰的呈现在纸上。有米字纹、神兽纹、花草纹……简洁粗犷,写意传神,栩栩如生。同学们兴趣盎然,亲自动手做拓片,体验金石传拓这一传统技艺中国文化的魅力。一幅幅精美的瓦当拓片制作出来,大家被设计精美的图案,行云流水的字体所吸引,对我们先祖这些能工巧匠在生活实践中,把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融入瓦当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
最后,在博物馆二楼,欣赏了馆藏文物。有远古化石、有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玉器以及近代一些精美器物,如罗汉形铜水烟锅,雕漆工艺品等,馆藏文物颇丰,展现出故乡天水市历史源远流长。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三阳川盆地沙盘,展示出卦台山四周全貌。环抱三阳川的群山,像一条首尾相连的巨龙,延伸盆地中间的卦台山脉,则是昂首旷野的龙首。渭河自西向东蜿蜒曲折,绕过群山,注入三阳川盆地平坦大地上,绕过卦台山,形成一个漂亮的“S”形穿越整个盆地,神奇地把三阳川绘分成一个太极图形,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难怪人文始祖伏羲能身处卦台山之顶,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绘制出富含哲理的八卦太极,开启中华民族文明先河。
不知不觉,研学旅行结束了。行虽止而思无穷。这次研学旅行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瓦当艺术,学习了拓片技术,还认识了人类文化发祥之地家乡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始祖伏羲的伟大功绩,懂得了“羲皇故里”蕴含的深刻含义。研学旅行,让我了解了天水,更爱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