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教育周刊一版

02版:教育周刊二版

03版:教育周刊三版

04版:教育周刊四版

05版:教育周刊五版

06版:教育周刊六版

07版:教育周刊七版

08版:教育周刊八版

返回 2020年11月29日

●天水市公园小学 付红珍

教育周刊      2020年11月29日     

  2017年6月独立指导青年教师田阿明执教的《圆锥的认识》获第三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二等奖;2018年8月被评为“甘肃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18年9月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园丁”;2018年12月被评为“天水市骨干教师”;2019年8月被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2020年5月被聘为天水市教科所科学兼职教研员,并任天水市科学科目教研组长。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要从学生的亲身经历的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入手,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本课按照“创设情境——经历探究——建构新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
  2、教学目标:(1)知道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2)经历探究光和热的关系的过程,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热源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难点: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转化成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想。
  二、教学准备:
  每组温度计一支,小镜子五面,凸透镜一个,记录单一份。相关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设疑。1、寒冷的冬季你喜欢在什么时间走出家门?为什么?2、讲解: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如:太阳。3、质疑: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二)合作交流,经历探究。1、猜想与设计探究方案(1)你认为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样的关系?过渡:要验证猜想还需要进行实验。2、设计实验方案。讨论:(1)怎样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2)怎样知道光强和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光斑处的温度。)3、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在老师规定的区域进行实验活动。(2)活动严格按照组员分工安静有序进行作业。(3)用多面镜子反射光时要耐心调整,保证将光会聚在一点。(4)活动中对镜子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实验操作,收集证据。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数据,全班汇总。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指导完成柱状图的绘制。3、分析数据,建构新知。  (1)、根据展示,师生观察数据和柱状图。
  (2)、延伸演示:
  凸透镜对着太阳,也能将阳光会聚在一点。
  (四)应用新知,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