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 如同一树花开
教育周刊
2020年11月29日

□张亚军
在浅夏的光阴里,还没有做好准备,一届学生已然毕业。孩子们会长大,老师也会换。寒来暑往,离愁别绪还没消散,又站在了新学期、新班级的讲台上。老师这一亩田地里,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耕耘。种不出功名利禄,只收桃李。
时光不言,光阴不语。同学们升至五年级,我将接手新一届的班级。感叹过往的擦肩而过,期盼现实生活里真真切切的相遇。我们不曾有约,今天却是恰好遇见。
我们出生在农村山区,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没有父母的陪伴,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始终表现的那么羞涩和腼腆。开学第一天,我怕我们的相遇过于生硬,我给你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山的那边》。讲完故事,我叫了几个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一语不发,沉默得比大山还要沉寂,有的同学一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样子。
其实故事中的哲理确实很难理解,老师也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才有所体会。你们听得一头雾水,也很正常。“后面的路还很长,人生就是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好好学习。”我只能以这种生硬的说教的形式结束尴尬的气氛,更多的也是自我安慰自己目前在班级的处境。
连日来上课没人举手回答问题。讲故事、做游戏、韵律操……好多法子用到了,我还是被晾在一边,我是累得精疲力尽,就是没法调动课堂气氛。说实在的,我是有怨气的。但是想到班级的特殊情况,学生的心里对“老师”这个词语是有抵触的,所有任课老师换了个遍。学生难免把每个老师当作“过客”,老师也很难找到“归属感”实属正常。我压住怒火,让大家回顾我开学讲的故事。告诉你们“山的那边有花,有海,有更高的山,如果你想得到鲜花,你想得到星辰,趁着诗酒年华,好好努力”。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你们坚定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
过了两周,我讲“我的心爱之物”习作课。班里王锦波、张昊文的习作让我喜出望外,小小年纪,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一个不起眼的小玩具的特点观察的那么细致,而且完全运用我们所学的写作手法,我大为吃惊。经过我的指导之后,分别在《天水晚报》、《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发表。拿到学生发表的习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赶紧去教室告诉全班同学,朗读了两位同学的习作以后,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掌声。第一次我在新的集体里找到了归属感。
一次“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题班队会结束以后,我给大家布置了手抄报和小作文,又发动班委会组织全班同学行动起来。有了之前的鼓舞,我明显融入了班级其中,大家开始积极完成作业,有的同学交了手抄报,有的同学交了作文。班里赵怡然、彭嘉恒的作文被《教育周刊》刊登。班委会的同学不仅有了责任意识,还主动办了一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黑板报。
之后每个单元都有学生的优秀作文见报登刊,学生的集体意识更加强烈。我能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写作虽没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至少可以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孩子们不再像他们背后的大山那样沉默孤独,如同花儿一般灿烂,把最好的自己努力的绽放。
在这漫山红遍的季节,遇见就是缘,现在,抑或是未来,知遇便是温暖。美丽的相逢,会让生命如花一样灿烂。人生最好的姿态就是眼中有景,心中有爱。不负每一场花开,给心中留一片空地,用心供养热爱。
(作者系秦州区齐寿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