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今在否
教育周刊
2021年06月06日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在二十多年前。
第一次高考,说不尽“少年不识愁滋味”。母亲专门从乡下赶来城里给我做好吃的,一碰见熟人就被问寒问暖,老师再也不会批评你、督促你,天天睡到自然醒……当时很喜欢这“待遇”,看到同学心情紧张愁眉苦脸,我就惊诧:莫非不懂“享受高考”?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石 瑞
考前的晚上,一轮明月照耀小城,月华洒满大地,流泻到床上。我看“床前明月光”,想象自己“金榜题名”,美滋滋地进入梦乡……伴着轻松愉快和些许新奇,就那样懵懵懂懂走向高考庄严的考场。三天伏案疾书后,以“手可摘星辰”的豪情,换来的却是名落孙山。坐在故乡小河边,乡野的月亮在肩头嬉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又到开学季,不泯的心最终选择了补习的道路。看看父母日渐苍老的身影,想想自己年少轻狂荒废的学习时光,心里很难受,不敢正视父母的眼神。
坐在黑沉沉的补习班教室里,我低着脑袋,眼前是厚厚一摞复习资料。一天天重复着单调的补习生活,有一副对联颇能表达此时心态:“寒窗十年九载八转书院忘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三番五次今朝定要得中”。
一年时光,转瞬即逝。当照完又一张毕业照,看着同患难的“老补”们郁郁寡欢的神情,我知道,每个人心里都不轻松。不敢碰见熟人问及高考,宁愿独处一室,沉默着,背对所有亲人、师长和朋友,独自面对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焦虑、挣扎与烦躁、尊严与坚守……?
考前当晚,我失眠了。披了衣服出门,一轮明月悬挂当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而心中涌上的是十几年的早睡早起、亲人朋友的殷殷期盼、欲将红日糊在手的誓言……可我更应该放下包袱,坚定信念,轻装上阵面对自己的高考,不是吗?望一眼给我温暖慰藉的明月,我毅然回屋睡觉。
就这样,凭着重新拾起的自信,我平静地答完了三天的考卷。接下来, 我敲开了大学的门——尽管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也依旧心怀欣慰,因为再小的收获,也是自己的汗水凝结而成。我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在珍惜中感恩岁月的磨砺,在磨砺中走向成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而今,我的高考早已尘封在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驿站,唯有记忆鲜活,就像当年那轮明月一样,一次次将我唤醒,给我最深的思考和感悟。
每次看到一个个即将走向考场的孩子,不知怎的,我就想起当年的自己——很想给孩子们说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但我知道,当年那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明月,定会懂得一切,从亘古的时空如约而来,将美好的祝福化作满满月华,洒向每一个勇敢年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