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A01版

02版:A02版

03版:A03版

04版:A04版

06版:A06版

07版:A07版

08版:A08版

A06版:A06版

A07版:A07版

A08版:A08版

返回 2021年06月06日

我的高考记忆

教育周刊      2021年06月06日     


  1982年大病之后,我成了残疾人。农民的孩子,继承父母衣钵是正道。父亲哀叹着说:“你的腿残了,想下地劳动还是想念书,自己选吧!”身体务农不便,我只能选择继续在北顺九年制学校学习,次年7月初中毕业后,考入马力高中。
  武山县马力镇北顺九年制学校
  包煜华
  高中第一学期快结束时,父亲来宿舍看我,回家途中,他埋怨道,“娃!让你吃苦了。下学期别去了,咱想办法上一中。”1984年3月,在包效仁先生帮助下,我就读于武山县一中。
  从此,我便自带面油及行李,吃住在学校。无论冬夏,都是煤油灯、煤油炉,凉水冰锅冷床板。我所在高一四班,是尖子班,若稍有松懈,就赶不上别的同学了。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拼搏,我终于以303分的成绩通过了高考预选考试。父亲知道后,在捎带的干粮中夹了一封信,勉励我再接再厉、争取考上大学。从7月7日至9日,三天倏忽而过。不久成绩出来,我以350.5分落选。当时参加高考,能考上的寥寥无几,补习是很正常的事。补习时,学校借用进修学校的教室,办了高三八班,班主任是朱常存老师,他教我们语文,兼班主任,我学理科。在紧张的学习中,我又迎来高考。这次考了357.5分,进步不大,原因是高考期间感冒,影响数理化解题思维,于是改学文科,插入88届文科班学习,班主任是黄黎老师。数学、英语我较强,语文也不弱,历史、地理、政治狠下功夫,也能学好,学文科自己觉得大有希望,可命运却连续两次戏弄了我。
  1988年高考我考了401分,同学李萧403分都接到录取通知书,可我仍然等来的是失望。因为不甘心自己的败运,在父母的哀叹声里,在朋友的劝阻下,在旁观者的冷嘲热讽中,我横下心又坚持了一年。1989年高考,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考场,这年考了404分。有的同学408分进了天水师专,但是没有任何通知书光顾我,打算偃旗息鼓,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个不称职的农民。可又沉思:几分之差,弃之实在可惜,倘若放弃,一辈子就再也没机会了。回到村里,一位村民劝我:“滚到半山腰的碌碡只能落到底,怎能返回?”于是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又踏上补习之路。
  1990年高考后,我彻底死心了。等待,漫长的等待,度日如年。一个早晨,学友包随意说,“你考上了。”听此消息,我半信半疑,当天到县城,看到407分的成绩上了二本分数线,终于放心了。9月4日,我接到了天水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多年的高中学习,几次高考,我最终跨进大学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