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元 土 村 看 雪
天水日报
2020年12月08日


□ 唐宏
绵厚的雪,盖住了元土村。
一场雪落下来,又一场雪落下来,元土村朦朦胧胧着,村子对面的山,莽莽的白。这朦胧,透着喜气。
元土村的雪,会在冬天如约而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心生欢喜,也让我不止一次提笔书写。
有雪盖住的村子,是被季节记在心头的。被季节记着,就是春天有花,冬天有雪。元土村就是这样。春天有绚丽的花,野杏、洋槐和一些不知名的,万花灿烂。而冬天,大雪飘飘,千般灼灼。这样的村子是幸福的,当然生活在村子里的人更是幸福。
元土村是我的老家。那天,儿时的玩伴全生给我发了老家落雪的视频。转到微信上,小鹏说,元土村雪落得那么厚,还不去看看。那就邀请师友前往元土村看看雪吧。
我先回老家准备,大家随后慢慢来。从天水市到元土村就半个小时的车程。市上没有雪,马路干干净净。到了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在罗家沟进南山,途经张家河村,这时路边山上能看到雪了。大块大块的雪伏着,如分散的羊。过卜王村,到纸碾村时,雪厚了起来。这儿的雪,不光山上铺盖着,密不透风,就是路边洋槐树的枝丫上,也挂上了雪的花环。纸碾,林荣小说里曾说到的地方。看着眼前厚厚的雪,我突然想到一张张书写文字的纸。纸碾,此时很合我内心的情思。
车行进,雪愈厚。到了毛集村,需要撇开大路,前往元土村。这儿抬头就能看到元土村的山头,满是皑皑的雪。
元土村是纯粹的山区,绵延的山,环抱着村子。此时,雪把山覆盖着,浩大无边,成了一座巨大的棉花山。
这次采风赏雪活动还有个小插曲。周五看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是晴天,可没想到,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周六黎明,还有雪碎碎地飘着。这次看雪的都是天水的作家。可能老天爷想让大家把雪看够,把文章写好,便在晚上悄悄地下起了雪。
天公作美,锦上添花。这景况,大家写不出好文章都难!
但有个问题,下雪,车就开不到元土村,作家们怎么到达村子。还有更麻烦的是,采购的物品有点多,又怎么运送。
但雪花飘落,正好赏雪啊。
车开不到元土村,大家乘车走了一段路后,再改为步行,这样还可以一路赏雪,是很美的事。给大家说了,一致同意。
但步行,想把物品背回元土村有点难。为筹备这次采风活动,我备足了吃食——看雪,要喝酒,喝酒,要吃肉。于是,我购足了羊肉和酒。媳妇还准备了面包、瓜子、花生、橘子等,我说还有几位女作家和小朋友,媳妇就又准备了丰富的零食。如果要负重到元土村,那很多东西就不能拿了。
还幸好没买到地火盆。我本打算买一个地火盆,在屋子正中央生一盆木炭火,让被雪拥抱的好友进屋后,就能被熊熊的炭火温暖得热血沸腾、文思泉涌。可地火盆是旧物件,现在不生产了,我只得作罢,让堂哥生起了炉火。
我一路开车,一路赏雪,不知不觉就到了毛集村。在这儿,得上一段山路才能到元土村。我慢慢开着车,心想如果车确实不能通行了,再步行。
雪真厚啊,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平时多次在雪天里回老家,但今天还是被这雪惊喜到了,真的太美了。雪落在大地上,覆盖在草木间,一眼望去,一排排苹果树、花椒树,还有高大的洋槐、白杨、核桃树,满树都是白花花的雪。如果有风掠过,就会有挂不住的雪团,啪地掉到车前玻璃上,给人一种掉到脖颈里的感觉,清凉的喜悦悄然而生。
元土村的山就在眼前,雪让这厚重的山轻柔了起来,仿佛没有重量,一下子就能抱起。贪婪地看着,我有了抱起一座山的冲动——把这棉花山抱起,在城市里找个地方藏起来,慢慢看,慢慢赏……
车沿着山路慢慢上行,路上的雪变得更厚了。第一次在雪地里开车,我有点兴奋。雪覆盖着路,路有些看不清,可我却对这路烂熟于心。我是回家的马儿,当然识途。
徐家场梁是小山坡,冲上去,小弯一拐,下了小坡,就是元土村了。
大雪覆盖的元土村,毛茸茸的,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极目四周,不够看,都想装在心里。
元土村备好了雪,我备好了酒。
这时,这些诗意的句子就跳了出来。
在老家宽敞的厨房里,我架起大铁锅,生起柴火,舀一锅元土村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煮起了羊肉。
很多次,朋友来元土村,说这里的水喝起来是甜的。的确,元土村的水是香甜的。这里远离市区,植被葱葱,汩汩流淌的山泉水,被村人接入了院子,饮食、生活。水当然好。
甘甜的水,煮一锅好吃的肉是自然的事。
先把羊肉洗净,置入锅中,再放入调料——好肉需配好料。煮羊肉,我只放了花椒、姜和盐。
简洁是大道。喜爱做饭的我,深知其道。
元土村被厚厚的雪覆盖着,屋内炉火烧得正旺,厨房里热气腾腾,肉香弥漫。我温着酒,静候友人的到来。
当踏雪的友人们,一路走走停停,拍下苍茫的山、树上的鸟窝、叽叽喳喳的喜鹊、雪中突兀而立的油菜花、屋檐下清透的冰凌,满脸通红而兴奋地走进我老屋的院门时,我大喊一声:捞羊肉!
当晚,我们大醉在元土村热乎乎的土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