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日报五版

07版:日报七版

08版:日报八版

返回 2020年12月11日

遵循新发展格局理论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水日报      2020年12月11日     

  王明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并多次就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论述,形成了新发展格局理论。
  一、把握新发展格局理论的科学内涵
  新发展格局理论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出系统阐释,阐明了许多关键问题,是新发展格局理论确立的基础,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奠定了新发展格局理论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向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结构性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8月25日,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座谈会上强调,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四年多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
  二、新发展格局确立的必然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深刻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坚定的理论和信念为支撑,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立足本国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是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内在要求。
  第二,构建经济全球化新秩序,重塑经济全球化新动力是大势所趋。
  第三,稳定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势在必然。
  第四,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调整发展战略势在必然。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性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切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内需作用逐步凸显的时候,注重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因为当前的内需为主体不仅在规模上有待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结构上也有待进一步优化,质量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潜力还没充分释放出来。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既是必要的,也完全可能实现。
  四、遵循新发展格局理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其核心是促进经济活动的畅通和连续。畅通包括国内各个环节、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各个区域之间的畅通,也包括国内与国外的经济联通。
  (一)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二)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确保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三)增强本国企业的合作力度,扩大国内市场空间。(四)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者系《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