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10版:日报十版

12版:日报十二版

13版:日报十三版

14版:日报十四版

15版:日报十五版

16版:日报十六版

17版:日报十七版

18版:日报十八版

19版:日报十九版

20版:日报二十版

5版:日报五版

6版:日报六版

7版:日报七版

8版:日报八版

9版:日报九版

返回 2021年02月02日

新理念 新格局 新发展

——甘肃建投天水建设公司“十三五”发展纪实

天水日报      2021年02月02日     
  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是武山县的重大民生项目,作为甘肃建投天水建设公司承接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进行运作,总投资近4亿元。项目于2020年2月24日在武山县率先复工建设,8月17日,项目主体全面封顶,计划2021年5月份建成,9月投入使用。
  2020年5月,甘肃建投顺利中标武山县人民医院异地迁建PPP项目,概算总投资5.48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期3年,运营期15年。
  EPC总承包合作模式是天水建设公司深耕区域市场的另一大抓手。2020年7月,天水建设公司以甘肃建投特级资质中标天水机场业务综合楼EPC项目,中标金额2446万元。该项目位于天水市中梁镇,是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的前期配套项目,整体采用装配式建筑。年底,天水建设公司再度以甘肃建投特级资质中标天水市博物馆新馆项目,中标总造价1.699亿元。
  通过一系列精品工程的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甘肃建投在天水市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探索投融资项目模式
  “十三五”以来,天水建设公司在甘肃建投的科学领导和支持下,大胆尝试,率先在集团上下打响了实践投融资发展的“第一枪”,打造了多个投融资项目典范。
  作为甘肃建投定位的省内第二大市场,天水建设公司紧跟国家战略,不断创新思路,勇于尝试探索,先后以投融资模式在天水实施了天水南站站前广场及交通枢纽项目、天水市体育中心项目等众多公共建筑。同时积极顺应国家战略,与秦州区政府共同投资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与秦州国投就秦州区伏羲新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深度合作,与麦积国投合资成立甘肃晟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马跑泉主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与众多项目一道,成为麦积区的地标建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地企双方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范围进一步拓展,计划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正在实施的投资项目约50亿元,实现了量质同升的发展态势。
  为确保投融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天水建设公司加强银企合作,开展农发行、甘肃银行、平安融资、国开行等融资机构的融资工作,累计完成融资15.4亿元,其中为高铁佳苑项目融资5亿元,体育中心项目融资5.5亿元,向甘肃银行融资2亿元,武山一中PPP项目已融资2.9亿元。同时加强资金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资金归集管理要求,防范资金风险,资金归集率达到90%以上;推进清欠工作,压缩应收款项,盘活资金存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
  天水建设公司总经理张丰川表示,下一步天水建设公司将创新探索,积极尝试,开拓三方合作模式,通过与国有基金公司合作,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融资成本,在投资模式上不断开辟新路径,趟出一条投资促发展之路。
打造政企合作典范
  漫步天水秦州、麦积两区,“成纪新城”道路平直,场馆纵横,楼宇林立,商贾云集,花红草绿,经过甘肃建投的率先开拓,天水商贸城一带已经从昔日的荒滩地成为天水市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经过治理的麦积区渭河两岸,绿树成荫,河道内水光潋滟,成为天水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伏羲大典、龙舟赛等庆典赛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天水,认识了甘肃建投。
  甘肃建投与天水市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2020年8月,天水市委书记王锐与甘肃建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及天水建设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会谈,结合天水区域市场开拓签订了深化合作备忘录,备忘录将共同推进旧城改造和出城入园开发建设、支持甘肃建投华陇能创公司在天水示范推进煤改气项目、支持办理矿山开采手续等16项合作事宜详细列项,进一步深化地企合作,将天水区域市场的各项脉络逐一打通。
  在疏通政府渠道的同时,天水建设公司积极发挥区域管理和市场开拓的统筹协调作用,帮助甘肃建投天水区域内各单位承揽项目,严格管控天水区域内各在建项目,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甘肃建投有17家单位在天水区域开展业务,“十三五”期间,甘肃建投在天水区域累计完成产值226.2亿,实现了“百亿”级区域市场的发展目标。
引领装配式建筑业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进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发展重点和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7年甘肃建投以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率先推进建设天水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致力于构筑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天水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应运而生。
  走过“十三五”的发展洗礼,园区一期PS、PC两大厂房全面投产下线,累计完成投资总额8.2亿元。园区业务辐射半径可全面覆盖甘肃、陕西、宝鸡地区的产能缺口,产品具备高效、环保、集约等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PS年产钢结构构件达10万吨,能够满足100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使用;PC年产混凝土构件达40万立方,可满足200万平方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使用。正在建设的砂加气砌块及ALC板材生产线,可满足12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使用;智能爬架年产量约100余套。以上项目投产运营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平均每年实现利税7.35亿元,可解决当地就业600余人,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后劲十足。
  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天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步伐,为天水机场办公用房项目、园区展示中心及职工宿舍楼、辅助用房项目提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根据与天水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明确由政府投资的市政设施、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公用建筑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确保新开项目装配率在2025年达到30%。在秦州新城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建设的同时,计划在甘肃建投天水区域的棚改、开发项目上采用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生产、检验、安装施工一体化建设。以此为契机,逐步扩大天水市装配式建筑比例,进一步促进园区大规模连续性生产,打造装配式全产业链。
“党建”凝聚转型发展动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近年来,天水建设公司在引领推动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坚实基层建设、优化创新载体等方面不断探索,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动能和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坚持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发展新体系,让党建工作保持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积极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领导作用,相继制定完善了《“三重一大”实施办法》《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度》《法律审核管理办法》《职工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企业制度近20项,制定出台《甘肃建投天水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章程》,全面落实“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落实机制,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能力。按照党建之中有业务、党建成效体现在经营业绩之中的思路,从考核上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加强对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监督,靠实廉政责任,积极发挥纪检监督作用。此外,天水建设公司积极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调入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员28人。建立考评管理和人员淘汰机制,积极开展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导师带徒活动,加快青年人员的成长成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天水建设公司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国资委关于防疫工作的有关部署,及时进行部署,助力疫情防控,筹集资金及物资共价值50余万元,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天水市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创新是甘肃建投的特有气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是甘肃建投的责任担当。从“建工集团”到“建投集团”,再到“投资公司”,甘肃建投通过三次战略变革,完成了从老牌国有企业逐渐向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市场化主体的历史嬗变,天水建设公司多年来紧跟甘肃建投的发展方针,在区域市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天水建设公司砥砺前行的每一步,都讲述着创新求变、绿色发展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