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观印象及一副对联的念想 (上篇)
天水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 秉俊
■《玉泉胜境》(素描) 杨望科 作
天水玉泉观是一处被低估了的名胜。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名胜众多。麦积山风景区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双绝,可谓得天独厚,形成了月明星稀的天水现象。秦安大地湾、武山水帘洞、甘谷大像山、麦积卦台山、清水赵充国祠、张家川关山云凤山,这些名胜都被麦积山的光辉遮蔽了。市区中的伏羲庙和南郭寺,又如两颗月光下依然醒目的双子座,把玉泉观、李广衣冠冢、皇城隗嚣宫等,遮蔽成了不太引人注目的小星星。2019年秦州区官宣介绍,秦州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现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恐怕当地人也未必能说清楚。
玉泉观的修建历史,传说最早追溯到道教形成的东汉。有一个推论,依据唐高宗李治两次诏示全国各州建立道观,认为秦州当时为州治,玉泉观可能奉诏建于这个时期。还有建于北宋,毁于宋末兵燹的说法,依据《全宋诗》可考。有碑可证的从元代开始,建造的遗存也是自元明清至近当代。参照王国维先生的考古二重证据法,始建于元朝确凿无疑。杜甫曾在秦州留诗近百首,我从四十多年前开始学习唐诗宋词起,曾经几次翻检杜诗,希望发现涉及玉泉观的诗句。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从陕西到秦州,住了三个月左右,再赴同谷,一个月后入蜀。杜甫在陇右期间写了110多首诗,大体上每天写一首诗,其中在秦州三个月留下了90多首诗。这些诗作,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分量,在1400多首杜诗中都十足可观。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是一组五言律诗,生动形象地描摹了秦州景象。
进入秦州的第一首诗即杂诗之一:“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杂诗之十二写南郭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杂诗之二写隗嚣宫:“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杂诗中有三首写东柯谷,第十三首“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身在秦州预想东柯;第十五首以及第十六首的“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这些都是杜甫身处东柯的见闻感受。
此外,还有写麦积山的《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写给好友赞上人的几首诗中有对其所住西枝村的描写,“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层巅余落日,草蔓已多露。”
杜甫笔下的南郭寺和隗嚣宫分别在秦州城南北两山,玉泉观在城西北两三里处,与皇城隗嚣宫不远。在秦州期间,杜甫大部分时间住在秦州城内,也曾在东柯谷寄居于从侄杜佐处。杜甫不仅多方位描写了秦州城的人文地理,而且对城东数十里的东柯和西枝村,以及麦积山东南五十里的太平寺泉眼等都有涉及。还有写秦州西南七里的《赤谷西崦人家》等。如果当时已有玉泉观,不可能不去。杜甫到达秦州的时间已经是唐高宗后近百年,由杜诗可反证当时没有此景观。
杜甫的秦州诗作中还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不仅有遣兴诗中“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佳人》中“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还有《月夜忆舍弟》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有写给李白的《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是一位伟大诗人与另一位伟大诗人的交流,仰慕之意思念关切之情溢于笔端。其中,“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令人叹服。杜甫离开秦州最后一首诗是《发秦州》:“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学习杜诗先后用过几个选本,最早的大概是1979年10月12日读大二时购于兰州张掖路新华书店的《杜诗散绎》,傅庚生著,陕西人民出版社,332页,定价0.66元。较早的另一个版本便是,1985年9月15日在天水任教时购得一本甘肃人民出版社《杜甫陇右诗注析》,编注者为李济阻、王德全、刘秉臣三人,300余页,定价1.25元。前者充满时代的烙印,后者地域特色显著。前两年找出来再读杜诗,自以为已经走过了隙中窥月阶段,正逐步接近台上望月层次。于是以庭中望月般的感受,试填一首《踏莎行》,秦州怀老杜:
候火及关,秋风度陇。辞官西去谁人懂?唏嘘岁晚病伤心,悲茄不解清平颂。
老妪从军,谪仙入梦。南山古柏知哀痛。天寒欲向蜀中行,秦州笔墨凝霜重。
杜诗中无记载,这是玉泉观的遗憾,也是天水的遗憾。诗文描写玉泉观,较早的是杜甫离开秦州几十年之后,吕洞宾云游至此“留诗殿壁”,作《秦州北山观留诗》,“石池清水是吾心,刚被桃花影倒沉。一到邽山宫阙内,销闲澄虑七弦琴。”玉泉观既有数十座道观建筑,又是山水园林,还有不少元明清至近代碑石,清时州志有“为近城第一游览之所”美誉,民国记载“跨山而建”“殿宇云连,古柏参天。”玉泉观的建筑群,汇集了近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观、时空观、审美观,自成一方浓缩的小天地。其建筑总体上依山顺势,按照道观传统布局,入山门,过通仙桥,进天门,上53级台阶到玉皇阁牌楼。主轴线建筑有玉皇阁、玉皇殿,混元宫牌楼,三清殿。观内还有雷祖殿、真武长生殿、文昌救苦殿、青龙白虎殿、鲁班殿、勒马关帝庙,以及神仙洞、三仙洞、磨针洞等等。其中既有按照古代建筑风格重修的,也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这里,可感受日月星辰照耀,可触摸四季风光轮回,可聆听先哲前贤高论,可体会布衣苍生疾苦。
现在南郭寺的“二妙轩”,源自玉泉观。玉泉观原有李杜合祠,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明朝人将“诗仙”“诗圣”同堂供奉,也是很有创意的事。李杜祠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毁于清顺治年间的大地震。两年后陇右道签事宋琬重修。宋琬重修李杜祠时,取杜甫流寓秦州诗作,聘请名家集兰州《淳化阁帖》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刻石34块,于李杜祠旁“爰建一亭,列石于其壁”,便是“二妙轩”来历。诗书二妙之轩,地方政府重修时由玉泉观辗转南郭寺,个中滋味,必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本文原发于2021年第2期《大家》)
风 物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