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A05版

06版:A06版

07版:A07版

08版:日报八版

返回 2021年06月09日

恭 门 老 庵 寺

天水日报      2021年06月09日     


  □ 杨逍

地 理 志
  老庵寺位于今张家川县恭门镇付川村与河峪村交会之处的卧龙山上。
  从恭门镇往东又约十五里,便可到达恭门火车站,再向东北约一公里,到梵王峡口(当地人叫“峡门下”),从窑沟口即可上山。山下樊河荡荡,河上新建的富川水库与其呼应,近前又有刚刚落成的恭门火车站与其毗邻,三位一体,成三足之势,构成一幅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与高新科技相映成趣的瑰丽画卷。在潺潺流水和鼎沸人声中,老庵寺内秀于山林,曲径幽深,庄严肃穆。
  第一个进入卧龙山的肯定不是僧人,但让卧龙山之所以是卧龙山的却是一位得道高僧。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受戒后,朱士行刻苦钻研《小品般若经》,但由于受翻译影响,他在领会的时候总觉得不大通透,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经》,他就决心远行去寻找原本。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57岁的朱士行孤身一人从长安出发,在没有任何向导和保护的情况下,穿越大漠戈壁到了于阗国,得到《大品经》真本。
  相传,朱士行翻越关山之时,恰逢大雨,河水暴涨,眼看村寨在即却无法前往,只好在一处洞穴中歇息,夜晚入梦,梦见一条白龙盘亘在头顶,久不离去。天亮后,朱士行大喜,觉得是上天托梦给他,指引取经之路。等天晴,朱士行到达村寨,便将此梦告诉路人,人们见其身着灰色长袍,头上无发,见人合手施礼,以为怪物,都不理会。朱士行取得《大品经》之后,在于阗国抄写,十二年后,派弟子弗如檀等人将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弗如檀途经弓门,谨遵师傅之意,前往卧龙山在师傅躲雨的山洞立佛敬拜,并在弓门讲经三天,收俗家弟子数人,其后人们便在洞外修筑庙宇,老庵寺初有其形。卧龙山也因此得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庵寺翻修,人们在原来的藏经塔下发现一块汉砖,上写:始建于汉,恰好与这一传说相互印证。
  至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9年,玄奘再次翻越关山,经弓门,“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待其归来,佛法大兴,举国建庙造像蔚然成风。老庵寺于公元627—公元650年间,依山兴建寺院,正式取名卧龙寺,俗称上寺,其时为老庵寺最为兴盛之时。前后建有五台五院,寺址东到后寺雪山堡普陀山观音道场,南至十字顶黑佛寺,西达大庙寺、和尚川、金佛寺,北邻杨家大湾尼姑庵。其中,卧龙寺被百姓俗称为上寺,黑佛寺、大庙寺为中寺,雪山堡为后寺,金佛寺为下寺,是五大寺院的总山门,从和尚川到弓门寨铁塔寺总称为赤城川,赤城川中百姓剃度入寺者占僧人大多数。传说卧龙寺建造之时,因工程巨大,李世民派敬德监造,共有一千八百名和尚和五百名道士参与其中。
  多年以后,一场大雨将杨家大湾尼姑庵悉数冲毁,众多年老体弱的尼姑出峡投靠卧龙寺,卧龙寺僧人只得全部下山,分流到和尚川其余寺庙,卧龙寺因有尼姑久居,后人便又将其改称“老庵寺”,沿用至今。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秦州及关山一带突发大地震,老庵寺毁于一旦。四年后才得以局部重建,但盛唐的光辉却一去不返。
  至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关山一带连降百年罕见大雨,山洪暴发,老庵寺再次受灾,多有冲毁。三年后再次重建,历经十余年至民国初才得以局部恢复,其时被列为清水“八景”之一(恭门当时隶属清水县),获“卧龙山色天下秀”之美誉。然而,遗憾的是重建的老庵寺此后又经历了一番风雨飘摇。
  其后数十年,老庵寺经住持释静咸及热心人士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重建,至今整四十载,才有了如今的五院十塔。
  一直以来,有关老庵寺的各种传说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三国时,因关羽长期镇守汉阳,其时弓门寨(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获胜,在天水郡内置邽县〈今张家川和清水一带,恭门属邽县辖区〉,于恭门设凰翔府,为军事重地,抵抗戎狄。至战国时期,威震天下的秦将白起,受秦昭王之命,于公元前306年在关山脚下筑起了一座城,取名“弓门寨”,立下了赫赫军功,一百多年间,弓门寨的名号曾响彻西部边陲,使戎狄不敢进犯。民国初年,于右任经过此地,嫌弃弓门有血腥之气,便改“弓门”为“恭门”,有宽容接纳之意。)属汉阳辖制,老庵寺内北面山上有一巨石,相传为关羽试刀石,石开巨缝,悬而未落;中台文殊院下有一小泉,泉水可治百病,能辨善恶……凡此种种,都为老庵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千年古寺更显肃穆,为人敬畏。
  1984年12月17日,老庵寺经重建后正式开放。
  1990年,卧龙山入选为国家级千亩园林保护区。
  2013年12月24日,老庵寺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5月12日,又被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评定为AA级国家旅游景区。
  如今的老庵寺,殿内雕塑庄严肃穆,殿外环境自然幽静,已成为一处宗教、人文与如画景色交相辉映的名胜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