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
天水日报
2021年07月15日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最终转化为一种行动自觉。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甘肃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主动谋划,认真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将“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列入了《中共天水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将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全市2021年民族工作要点明确: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二是相关部门共同发力推进。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民宗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制订以“十个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向全市发出号召,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知识分子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市委、县区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宣传思想工作规划,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工作要点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坚持从娃娃抓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三是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参与。我市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高度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特别是在我市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奖征文活动中,各族群众积极参与,踊跃写稿投稿970余篇(条),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后,把他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正向实践,变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向意识,利用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开展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在天水大地。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