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西固飞机场
对日空中作战的“根据地”
天水日报
2021年07月15日


西安事变后,为了打败日寇,第二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特殊的战略地位让日本军队鞭长莫及。兰州逐渐成了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和国际援华物资的中转枢纽,为了备战,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不但扩建了原有拱星墩和临洮机场,而且新建了兰州周围的东古城、西固和中川机场。其中,西固飞机场作为重要的对日空中作战的根据地之一,在兰州空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6年12月,为了应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甘肃省主席贺耀祖的支持下,由省建设厅负责修建西固飞机场。经考证,西固机场曾经所在地点大致位于:西起今四季青街道以东至陈官营沙梁以西,牌坊路以北至今兰州石化研究院、西固人民印刷厂以南(以明长城为界)。共征(占)用西固城、陈官营、瞿家营三个村的土地2415亩。“这些地点如果用东西线串联的话,刚好位于今天的西固中路和西固东路的部分路段周边。”兰州市西固区委党史办主任毛祖军说。
如今,行走在西固重要的交通路段西固中路和西固东路上,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有居民区、有工厂厂区,在西固中路与牌坊路交会的地段,有去年刚刚建成的大型综合体,如今成了西固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现代化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生活在这片安定祥和土地上的人们难以想象到,这里曾经是抗击日寇入侵、洒满抗日爱国志士热血的一方热土。
“当时的西固飞机场建设中使用的是最原始的方式,施工中没有运用任何机械设备,条件十分艰苦。”毛祖军说,当时的政府实行“以夫代丁”的方式摊派民工,自带干粮行李和工具等参加修建机场施工劳动。施工中,修建机场所需的木料、土坯、石灰等都在当地购买。300多名民工全靠双手、铁锹,用木轮车运石填土,以人力拉石碾子碾压机场跑道……日夜苦干,风餐露宿。经过一年多的苦干,于1938年初,基本建成了西固飞机场,长达2000米,宽约800米,包括停机场、办公室、食堂、发电机房、电话房、油库、仓库、宿舍等建筑设施,其中机场跑道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飞机场还有部队驻守。
“在西固飞机场的建设过程中,在兰党组织积极动员民众,做了大量工作。”毛祖军说,令人遗憾的是,具体是哪些党组织,如何动员民众,做了哪些工作,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至今还没有找到更为详细的史料记载。”
当时在兰州机场周边除西固机场外,北有中川机场,南有临洮机场,东有东古城机场,以此构成兰州机场群。中国空军在兰州设立了第四路司令部(即兰州空军司令部),地勤补给系统也在兰州设立了空军第七总站(即兰州机场总站)。兰州自此成了中国对日作战重要的空中战场。
应抗战需要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