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日报五版

06版:日报六版

07版:日报七版

08版:日报八版

返回 2021年07月15日

“三馆一场”开放 秦州文化揭开新的一页

天水日报      2021年07月15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郭琦
  7月13日下午,秦州区文化馆、秦州区图书馆、秦州区博物馆、南山体育场——“三馆一场”集中揭牌开放仪式在南山体育场举行。这是秦州区加快文化体育强区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底蕴,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三馆一场”的揭牌开放,是秦州区致力文化体育建设的新起点。近年来,秦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先进理念,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服务管理,着力将“三馆一场”打造成为展示秦州文化和对外宣传交流的新窗口,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赛事举办的新高地。使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同时也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与活力。
  南山体育场始建于1989年,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2018年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南山体育场馆移交秦州区使用管理。近年来,为提升秦州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按照秦州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多方筹备资金,于2020年3月起对南山体育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工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南山体育场进行提升改造,共铺设足球场人造草坪7800平方米,绿化(草坪)场地531平方米,塑胶场地9054平方米。二是主要对南山体育场看台进行防水处理和刷新工程,同时配套建设给水管网、内环排水沟、盲沟及照明等附属工程。
  如今的南山体育场焕然一新,蓝天白云下,宽敞明亮的场地、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色的人造草坪、蓝白相间的看台……在不远处葱绿南山的映衬下充满活力。
  位于秦州区解放路育生巷47号的秦州区文化馆,也在此次改造工程之内。秦州区文化馆原为张氏民居,是晚清翰林、教育家张世英的故居,属于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世英(1844年—1916年),字育生,号佩莪,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为西厢张氏迁秦第十七世,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其曾在陕甘地区任知府、知州等职28年,办学1000余所。光绪皇帝曾为其颁发“办学尔圣”的御笔圣旨。
  2010年,张氏民居改造成为秦州区文化馆。文化馆设有大讲堂、舞蹈室、绘画室等,古宅从此成了群众文化场所。去年10月到今年6月,秦州区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对馆内屋顶、地面、门窗进行了维修,同时对整体环境绿化实行了整治。
  灰色的青砖,浅木色的简约门窗,转角处几株古树和花坛内的绿植将整个院落衬托得清新、淡雅,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画笔下的童话世界。
  成立于2011年4月的秦州区图书馆,曾位于秦州区自由路的汪氏民居内。其从一进二院、前后两座四合院形制的古朴院落,搬入秦州区藉河北路风情线4号馆。馆内现有各类藏书77037册,其中上架书籍58711册,少儿图书11039册、电子图书15021册、地方文献1501册,盲人书籍605册。
  三层现代化布局的秦州区图书馆,既有丰富的公共阅读空间,也有紧邻藉河的独立自习走廊。南北通透、东西贯通的结构,可使读者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享受舒畅的阅读体验。
  此次升级改造工程内的“新面孔”,非秦州区博物馆莫属。其位于秦州区藉河北路风情线3号馆,紧邻秦州区图书馆。馆内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约500余件。馆内的石器、陶器、青铜器、古代女子梳妆用品、雕版等文物,不但映射了秦州的发展历史,而且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文化、灿烂多元的人文景观。
  如今,重新向市民开放的“三馆一场”,以揭牌开放为新起点,用崭新的面貌服务群众。据了解,南山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投资924.3万元;秦州区文化馆保护维修工程,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投资249万元;秦州区图书馆装修搬迁工程,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460万元;秦州区博物馆装修搬迁工程,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677.1万元。
  “三馆一场”的揭牌开放,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文化展演展示、图书阅读阅览、体育休闲健身等多元化、全方位公共服务体验,同时以更优质的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天水文汇 □
秦州区图书馆
秦州区博物馆
秦州区文化馆
南山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