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十二
秦安县:优化城区学校布局 办好优质公平教育
天水日报
2021年08月12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质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秦安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面改善薄弱学校与能力提升办学条件这条主线,坚持将实施各类教育项目与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学校为先。秦安县兴国镇邢泉小学属搬迁新建学校,是秦安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南总体规划,结合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
8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邢泉小学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灰、褐、白色相间的崭新建筑楼,一旁宽敞的运动场上,建筑工人正在实施防水作业。
校长李应贵说,该项目于2020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分两期实施。项目开工初期,正值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关键时期,工程建设遇到了不少困难,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就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精准施策、创新服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中,教学楼、教学综合楼、1号综合楼、2号综合楼、生活用房、挡土墙、围墙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实施二期工程,包括运动场和校门等配套附属工程。
“预计在今年8月底全面完工,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说起项目的进展情况,李应贵高兴地对记者说。
“之前在老校区时,教室小,校园面积也不宽敞,组织校园活动时,孩子们也不能尽兴参加。”李应贵站在新教学楼旁感慨地说,“如今,在新学期,孩子们将实现在宽敞教室里学习的愿望,享受到科学实验室、绘本间、图书室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了解,新建邢泉小学共开设教学班36个,新增学位1620个,将服务片区内村庄以及新建小区学生就近上学需求,有效缓解城区小学上学压力。
随后,记者来到新建兴国镇郑川中学和郑川小学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正在进行粉刷作业、安装门窗、铺设水电暖设备……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位于秦南路郑川段以东,330变电站以北,总占地面积123亩,将分别建设24个和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共2800余名,能有效解决郑川新城4万多居民及周边16个行政村的学生就近入学问题。目前,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计划于2022年投入使用。
县教育局项目办主任张畅轩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以落实城区学校建设用地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先后无偿划拨教育用地315.91亩,完成投资3.89亿元,改扩建西川小学、邢泉小学等1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县第四幼儿园等4所学前教育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520多个,学前教育900多个,全面消除了城区大班额难题。全县将紧抓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持续推广陇城教育园区“走教”模式,努力办好优质公平的教育,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有效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近期,县教育局争取到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4629万元,计划实施蔡店小学改扩建和县一幼北苑路分园建设项目,可分别容纳1080名学生就读和180名幼儿入园。目前,两个项目正在办理规划、初步设计等前期手续,预计今年10月将开工建设。”张畅轩说,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将作为县教育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持续进行,让适龄儿童、幼儿均能在宽敞、明亮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