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日报五版

06版:日报六版

07版:日报七版

08版:日报八版

返回 2021年08月20日

边境线上的守望者

——探访甘肃省唯一的边防乡镇马鬃山镇

天水日报      2021年08月20日     
  马鬃山镇是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一块“飞地”,全镇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北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接壤,边界线长65.018公里,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管理区,拥有甘肃省唯一的陆路边境口岸——马鬃山口岸。
  作为甘肃省唯一一个边防乡镇,守边戍边是马鬃山镇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这里勤劳勇敢的蒙古族牧民和退役军人、武装干部、边防民兵、人民警察组成了戍边服务志愿队,与边防官兵共同筑起了守护祖国边境的安全屏障。
  马鬃山地区不仅区位重要,而且蕴含着富集的矿产资源,素有“聚宝盆”的美称。2020年7月,酒泉市委、市政府立足马鬃山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成立了马鬃山经济开发区,将马鬃山地区推向了全面开发、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也让黑戈壁上的这个璀璨明珠焕发出新的生机。
几度繁荣的马鬃山口岸
  马鬃山口岸的通商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中国经马鬃山地区与蒙古国进行民间贸易往来。内地的商旅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砖茶等货物,经桥湾或明水,汇聚到滚坡泉(公婆泉)打尖休憩,补充草料食物,然后由那然色布斯台抵外蒙古国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为行商方便,在桥湾、伊哈托里、那然色布斯台沿线建有住宿的土房并掘有水井,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
  20世纪80年代,中蒙两国均有在中蒙边界甘肃段开设口岸进行经贸往来的意向。经双方对接,1992年4月,甘肃省政府代表团与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戈壁阿尔泰省执行委员会代表团,在马鬃山区滚坡泉(公婆泉),就开通口岸问题进行会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和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巴彦洪果尔省关于开设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会商备忘录》。双方商定在中蒙边界原182号界标东35米处设置过境标志,即国门,建设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1992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蒙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作为边境贸易公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至1993年共季节性开放4次。口岸开放后,地域之间都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双方经贸往来活跃。
  1993年8月,蒙方以自然保护区(蒙古国大戈壁国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由提出关闭口岸。对此,省人民政府请示外交部,外交部同意蒙方要求,暂时关闭马鬃山口岸,保留继续开关的权利,至今未能复关。
扎根戈壁的国门“守护神”
  马鬃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是一片广袤无垠的黑色戈壁滩,那然色布斯台国门像巨人一样巍峨矗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和正上方庄严肃穆的国徽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在望不到头的黑戈壁上,孤零零的一排平房,没水没电没有路。”这是一位军医刚来哨所时的第一感受。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毅然坚守了7年。他说,“人生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国家和担当。”
  红石山哨所没有自来水,官兵们的生活用水要到几公里外的营部拉运,哨所采用太阳能发电,没有阳光就立刻停电。因为生活资源稀缺,大伙儿都非常节约。
  2018年,路通了。2019年,有电了。红石山哨所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营区附近方圆百里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动物也很少见,被外界称为“生命禁区”。
  有一次,哨所一位战士经过牧区时,一位牧民送他一只白色的小奶狗,他把它裹进怀里带进了哨所,大家围着这个毛茸茸、肥嘟嘟的小奶狗,稀罕极了,还给它起名“小白”。可是,尽管大家竭尽全力照顾它,但这个小家伙最终没能坚持下来。大伙儿把它埋在了哨所附近的一棵梭梭树下。
  “我是义务兵,来自江西宜春,今年9月2日服役期就满了,但我还想继续留下,父母也很支持我。父亲说,国家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一位00后哨兵说。
  全年六到七级大风、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变幻无常的天气、夏天夜里需要裹着棉衣、全年不到80毫米的降水量和3000毫米的蒸发量。除了蓝天白云和茫茫戈壁,能看到的颜色只有他们头顶上的五星红旗和身上的橄榄绿。
  红石山哨所的官兵们大多都是90后、00后。但就是这群年轻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无怨无悔地驻守着祖国边防,守护着万家灯火。
欣欣向荣的马鬃山镇
  与孤独沉寂的红石山哨所不同的是,在距离那然色布斯台国门100多公里的马鬃山经济开发区里,工人忙碌、机器轰鸣,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
  马鬃山镇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发现和探明的有铁、煤、金、铜、镍、花岗岩各类矿产38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151处,有博伦、亚峰、南金山、北东、吐鲁等10多户规上企业和近10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额哈铁路、G7高速、马桥公路、马口公路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实施,马鬃山交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路网等级进一步提升,呈现出铁路、公路并举,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多级路网多线交织的交通格局。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马鬃山镇经济、社会事业也迎来了全面发展,当地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
  未来,马鬃山镇将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一流的省级开发区。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将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景区品位提升,加快推进边境蒙古风情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做好以马鬃山地区为主的戈壁观光与边贸风情旅游区旅游品牌,带动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为镇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付长洲 王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