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十:
实施“三改一补”让民心更暖天更蓝
天水日报
2022年01月11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裴婷婷
承诺事项:实施城乡居民清洁能源改造“三改一补”4万户
办理进展:已完成
2021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秦州区关子镇东川村村民云晨光家中,看到多年的土炕变成了电炕,屋里既暖和又干净。
2015年,云晨光家推倒旧房,对房屋整体进行了翻修,屋内窗明几净,屋外整洁有序。“盖起新房后,每到冬天烧炕时,看着墙面被烟雾熏黑,感觉很可惜。从今冬开始,家里这么暖和干净,就是电炕的功劳。”云晨光指着电炕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电炕是政府去年免费安装的,你伸手摸摸看,可热和了。”
东川村全村199户927人,以苹果、樱桃、花椒等种植产业为主。长期以来,村上群众冬季主要靠烧炕取暖。
“往年,农户对果树冬剪下来的树枝,主要拿来烧炕取暖。”该村支部书记甄宗仁说,村上产业发展势头好,大部分村民以发展种植果树产业为主。去年,196户村民家里实施了改炕,仅有3户是常年外出,家里无人居住而搁置了电炕改造。
谈起改电炕后的变化,甄宗仁欣慰地说:“农户们用上电炕后,村里空气都变好了。更重要的是,冬季取暖更加安全了,以前用柴和煤等烧炕,村里时有发生村民煤烟中毒等情况,现在改电炕后,再也不怕煤烟中毒事件发生了。”
全市城乡居民清洁能源改造“三改一补”4万户被列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其中秦州区、麦积区分别完成8000户以上;甘谷县、秦安县分别完成6000户以上;武山县、清水县、张家川县分别完成4000户以上。截至目前,全市“三改一补”4万户全部已完成。
当天,记者一行来到关子镇西华村时,看到村支部书记王小夫正在回访村民家中使用电炕的情况。
王小夫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我们响应上级政策,加大‘三改一补’宣传力度,按照‘农户自愿、精准到户、稳步实施’的原则,全村共改造电炕101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起初,村上很多人担心电炕费用太高不愿改,针对大家的担忧问题,我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与传统电炕做对比,尽可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切实将土炕改电炕的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王小夫说,电炕有温度调节显示器,只需要在睡觉前打开电源,设定好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会自动恒温,整个取暖过程只用电,不产生有害气体排放,节能环保,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村民从起初的担忧到现如今深受欢迎。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往年冬季时节,整个村子像‘仙境’一般,烟雾笼罩且气味难闻。如今,空气清新,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巷道堆放柴草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王小夫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点,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张若平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环保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优先发展集中供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原则,在确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清洁替代、经济适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综合采用各类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深入实施全市城中村、城郊区及周边居民清洁能源改造“三改一补”(土炕、土灶、小火炉或煤改气、或煤改电,或以奖代补、或洁净煤补贴)。目前,全市“三改一补”工程运行效果良好,改变了群众传统生活方式,改善了居家生活条件,有效减少了周边大气污染物排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很好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