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三十二
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为民办实事真情暖民心
天水日报
2022年01月11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文都
多年来,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培育特色富民产业为抓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脱贫户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子实现美丽“蝶变”。
武山县沿安乡马蹄沟村是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帮扶村,全村174户803人,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种植当归219亩、柴胡390亩。在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帮助下,该村注册成立马蹄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确定了以散养鸡为主的产业项目,目前第一批2000只鸡全部出售,创收2.5万元。
近日,走进马蹄沟村,只见宽阔的水泥路蜿蜒曲折,硬化的村巷道干净整洁,秋收的玉米晾晒在院子里,风干的中药材码在屋檐下,村民悠闲地聚在一起聊家常话丰收,整个村落显得恬淡静谧。
“过去村子是土路,走过去尘土飞扬。”62岁的村民漆成虎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走了多少代人的难肠路硬化了,产业路也修到了田间地头,太阳能灯照亮了村子,这样的日子放到以前根本不敢想!”
有着20多年党龄的漆成虎对于村容村貌的变化有着深刻感触。他给记者算了一账:“我种了当归、柴胡、架豆,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一万元收入,这得感谢党的富民政策,也感谢帮扶单位,是他们真心帮助,从‘外来人’变成‘一家人’,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李四红是马蹄沟村致富带头人。2016年,在帮扶单位扶持下,他流转200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在不仅有水泥路、农家新居,脱贫户也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李四红说,多年来,通过帮扶单位扶助,他坚持走产业助农增收路子,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中药材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这几年黄芪市场走俏,粗加工切片市场供不应求,每斤25元很抢手!”李四红说,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15人,能让村民就近就业生活有保障他很开心。
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办副主任陈厚霖告诉记者,2014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中心倾注大量心血,累计投入近百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硬化路面、修通产业路、安装路灯、维修河堤、修建文化广场、整治村容村貌和改善脱贫户住房条件等,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民生问题,将帮扶帮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2021年,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投资6万余元,完成田间道路提升项目1.8公里,为实现机械到地、产业发展现代化打好基础,推进撂荒地整治的自主复耕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效率;修建漫水路面段排水渠200米,彻底解决了路面排水、渗水导致的路面损坏和冬季路面结冰问题,消除了出行隐患;举办架豆种植技术指导现场会,邀请专家现场为村民讲授架豆种植技术,提振了村民种植架豆经济作物的信心。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是村子发展的长远出路。面对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徐步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