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润秦州 真抓实干谋新篇
——秦州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综述
天水日报
2022年01月11日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彬霞
学史力行担使命,竭诚为民践初心。
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就业11700人;取缔脏、乱、差严重的马路市场4处,进行集中临时安置;建成区博物馆、图书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秦州,为民办实事的春风,吹遍城市乡村,覆盖吃穿用住行。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秦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区1387个基层党组织(党委71个、党总支36个、党支部1280个),27302名党员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下,强化组织、宣传宣讲、学习教育、为民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维推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以昂扬姿态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深悟透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进力量
“全区上下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打造陇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带头区核心区、引领全市发展的强大动力。”2021年3月17日,秦州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秦州区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
“集结号”吹响后,秦州区各级党组织迅速组建机构、落实人员,层层压实责任,区、镇(街道)、部门(单位)、村(社区)统一步调、同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迅速开展。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场场主题鲜明的宣讲,一堂堂生动形象的党课、一次次精彩激烈的知识竞赛、一幕幕鲜活生动的红色文艺演出……多种形式掀起了全区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补足精神之钙的同时,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从群众所需所求出发,用实际行动解民忧、惠民生、促发展。”采访中,区执法局副局长李宏告诉记者。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住建局干部魏英杰表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他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今后在工作中,将会把党史学习教育所得的“精神食粮”与城乡建设工作深度融合,用心为民办实事,务实为民解难题。
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带学促学。期间,专题读书班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作辅导共830次,举办读书班240期。广泛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创作、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真学、细学、深学,促进学习走深走实。坚持把本地红色资源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用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青少年赴秦州区烈士陵园、娘娘坝张辉烈士墓、天水工业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化学习效果。
紧贴使命担当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出行等,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民之所呼,我有所应。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秦州区各级部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细项目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逐项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清单”转化成“履职清单”。截至目前,区级层面谋划办实事41件,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3年一个周期,正在扎实有序推进外,其余40件已全部完成;各部门单位计划帮办实事1956件、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计划帮办实事1426件党员计划帮办实事10763件,均已完成,把一桩桩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隆冬时节,万物萧条,然而在天水镇焦李村草莓小镇联动智能温室里,一片绿意盎然,一垄垄草莓长势茂盛。
“今年1月1日,我们的草莓开园上市。节假日期间,不少市民带着老人和孩子专门前来感受采摘。”基地负责人李小龙欣喜地向记者说,这条农业发展之路选对了,让“靠天吃饭”已成为过去。
采访中,记者看到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站长李惠东行走在地垄间,不时俯下身子,观察草莓叶子是否有发病现象、透红的草莓糖度是否达标等。
“倾力办实事、倾智解难题,是农业农村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惠东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在扶持发展新型农业主体的同时,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果园提质增效、尾菜处理利用等“急难愁盼”问题,把脉开方,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服务对象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全区修复灾毁农田3.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整治撂荒地5.95万亩,果品、蔬菜、中药材面积分别达60万亩、17万亩、10万亩。同时,突出助力乡村振兴,投资3900万元加快推进2个省级、6个市级、26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成2处农村水厂维修改造,在农村水源保障工程中,完成2处水厂维修改造,深埋输水管道5公里,更换供水管道6.8公里。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解一分校玉润小学新建工程项目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将来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小学了,对我们居住在西十里的住户来说,解决了一大难题。”市民张涛涛说。
据了解,为解决“择校热”等热点难点问题,秦州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学校升级改造,其中改建建二小学南校区,新华门小学第一分校主体完工,启动新华门小学红山校区扩建工程、解一分校玉润小学新建工程,改建合作巷幼儿园、解放路幼儿园暖和湾分园,新增学位4130个,新建食堂3个,改造食堂6个。
在推进落实民生实事上,紧盯“就业难”问题,紧贴群众需求,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就业11700人。
“政府投入力度这么大,就是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感谢党和政府。”盛世桃园小区住户提及小区周边的环境整治,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执法局紧盯“停车难”问题,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治理,在全区新施划非机动车泊位986处,在17条路段安装U型挡马536个、立柱2235个,安装护栏35处。本着方便市民、保证畅通的原则,采取“边划线、边规范”的方式,增加非机动车停放点900余处、残疾人停车点2处,城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明显好转,人行道秩序大为改观,让百姓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一条条品质安全、宽阔平坦的公路跨越高山峡谷,连接千家万户,带来了人气,凝聚了人心,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中,交运部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项,不断提升全区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和通行能力,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民之所盼。记者在西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采访时看到,周边60岁以上老人相聚在这里,下棋、阅读、唠嗑、理疗……场面温馨而又惬意。民政部门依据“适老使用,就近就便”的原则,去年,在全区共建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家门口”的托养服务需求。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转作风、提能力、优环境上,招商部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组建项目“帮办代办”队伍,区政管部门围绕提高办事效率组织各镇、街道(社区)组建政务大厅“帮办代办”队伍,推行两个帮代(即全程帮代和重点帮代),共帮助群众3286人次,帮办事项2895件;“12345”政务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投诉工单3458条,反馈办结3458条,办结率100%;区综治中心服务窗口共接待来访群众341批428人次,召开疑难矛盾纠纷协调化解会9次;信访积案化解63件,网上投诉化解54件,来访化解16件,来信化解12件;化解重点领域突出信访问题12项,其中涉及农业农村领域4项,劳动保障领域4项,城乡建设领域2项,教育领域2项。
……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临近岁末,翻开过去一年来秦州区“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实事的数字变化都见证了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更体现了秦州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持续笃学力行
统筹推进重点工作
日前,生活在秦州城区的市民不难发现,身边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标语随处可见……
秦州区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行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在职党员先锋行”和“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各街道、部门单位和7300名在职党员包抓109条背街小巷、485个小区,按照“五好一高”标准,从环境卫生、基础建设、宣传教育、文明劝导等方面对标整治,扎实开展城市“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道路坑洼、无障碍设施不规范、老旧小区基础差、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全力提升城市形象。
“这座桥通行后,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孩子们过马路比之前安全多了。”在罗峪河市五中桥附近,正在等孩子放学的家长纷纷表示。住建部门紧盯城市基础薄弱环节,启动实施了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和背街小巷改造,实施岷山厂片区等规划道路建设,推进枣园、藉河南路等14个片区城市更新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聚宝盆小区、新华家苑等110个老旧小区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统筹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您好!请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请配合测量体温……”10月20日以来,秦州区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有效手段,在城区226个“三无小区”、8个城市交通要道出入口、车站码头和农村各镇(村)重点路段出入口搭建帐篷,建立疫情防控值班值守点,组建120个临时党支部,所有党员干部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配合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小区黄码人员管控、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出入登记等重点工作,有力保障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管控,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秦州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安排,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已取得成效。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如今,在秦州区,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让群众更宜居,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