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立足优势打造特色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水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在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方面,推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四大”工程,发展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培育具有天水特色的高端“甘味”农产品,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市农业农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要集群、龙头要集中、技术要集成、要素要集聚、保障要集合”的要求,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落实“五抓”举措,发展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了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分拣、套袋、称重、装箱……近日,记者来到秦州区藉口镇四十里铺村红果园公司看到,工人正加班加点装箱苹果礼盒,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果香。
红果园公司经理赵富生穿梭在冷库和加工车间之间,查看着果品质量、装箱是否规范等。他告诉记者,这笔2万多箱30多万斤的花牛苹果订单将发往福建,因客户要得急,为尽快发货这几天工人们正赶着装箱。
“花牛苹果口感好,风味独特,目前主要销往西安、福建、广东、四川、上海等地。”赵富生说,“去年,苹果交易市场活跃,价格高于往年,我们200多万斤的库存量,目前已销售80%,预计3月底能全部售罄。”
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杨彬表示,去年以来,市果业办狠抓果树生产,提高果品质量,主动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开拓对外市场。截至2021年底,全市果品总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产量达到245.7万吨,实现产值102.5亿元。
随后,在秦州区杨家寺镇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钢架大棚里,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育苗。
“大概7天左右就能出苗。”合作社理事长何甲奇说,他们主要育有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苗,除合作社自己移栽,菜苗还提供给周边家庭农场和农户。目前,合作社以种植高原夏菜为主,引进了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圣女果釜山88号。
“去年合作社积极转型探索发展新路子,新建16栋日光温室,计划以种植蔬菜为主。春季完工后,我们将大面积种植釜山88号、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实现一年四季都能种植高质量蔬菜,有效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何甲奇说。
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田溪表示,秦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杨家寺镇为核心区,秦岭镇、牡丹镇为次核心区,总面积12.33万亩。园区已入驻金土地、蓬勃等127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35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家家庭农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和全产业链建设,制定并实施《天水市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持续加强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响品牌、做活销售,推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着力把天水建设成为陇东南领先、省内一流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天水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化农业,成效已在天水大地显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就业带动、技术支持、股份合作等形式,助力农村富裕、农民增收,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稳健开局。
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引领未来。不久的将来,天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将通过抓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主体培育、科技支撑、风险防控“五抓”举措,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