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日报五版

06版:日报六版

07版:日报七版

08版:日报八版

09版:日报九版

10版:日报十版

11版:日报十一版

12版:日报十二版

13版:日报十三版

14版:日报十四版

15版:日报十五版

16版:日报十六版

返回 2022年03月11日

阴阳变异 和合大同

——试论伏羲文化与中华人文精神

天水日报      2022年03月11日     

  在人类从原始洪荒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之际,曾经历过一段开天辟地和英雄辈出的神话传说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就是古史系统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即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就是在鸿蒙初开时中华先民们辟榛斩莽,开物成务、肇造文明进程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和酋邦首领,他们前后相继,究天文,探地理,开人伦,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因而,他们被中华民族尊奉为人文初祖。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绵延博广的中华文化,以及由此而孕育的中华人文精神,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一路砥砺前行、不断走向辉煌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追根溯源,中华人文精神无不导源发祥于三皇五帝时代,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文明化过程中所形成并一直遵循的基本观念、信念、原则和精神归宿;是优秀的民族性格、习性意识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凝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所创造的文明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伏羲及其部族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孕育和创始的阶段,立足伏羲时代及其文化创造和文明贡献,其所奠基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有五个方面。
  首先是穷究天地的探索精神。伏羲、女娲都是传说中的中华创世英雄,1942年在长沙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墓的帛书甲篇有完整记载。帛书的内容大意为:在天地还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子四人成为四时之神,他们开辟了天地,是因为懂得万物参化的法度。为此,他们跋山涉水观察山川自然,并疏通山陵,使山川与四海通气,协和阴阳,使天地星辰有序运转。当时没有时序日月,他们制定历法,让四个儿子轮流协理和代表四时。又过了一千数百年,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又造了天盖,使它旋转,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又让祝融助四神奠定三天四极,敬事九天,以求太平。帝俊又制定日月运行的规则。后来,共工又制定十天干、四时和闰月,分一天为宵、朝、昼、夕,立法更为准确。于是,百神司职、日月有序、风和雨顺的世界形成了。开天辟地、万物参化、协和阴阳、疏通山川、日月有序四时历法、繁衍子孙人类、百神司职等等,无不是伏羲及其部族在鸿蒙初开之际穷究天地的文明结晶,人类和自然由此各归其位有序运转。再如《周易·系辞下传》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正是凭借这种无所畏惧、穷究天地的探索精神,中华先民才开始迈向了文明时代。
  其次是大无畏的创造精神。相传伏羲部族有众多的发明和创造,主要有画八卦、造书契、取火种、作甲历、结网罟、制嫁娶、创礼乐、设九部、制九针、立占筮等等。这些发明创造中,八卦、书契是符号和文字的初创,标志着结绳记事时代的终结和文字书写时代的来临;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当是对对偶婚制的确定和规范,是婚姻制度的巨大变革和进步;取火种学会用火,结网罟捕猎和打渔,取牺牲以供庖厨,教民熟食,制九针疗疾等,既提升、扩展了生产领域与生存能力,也大大改善了先民的生活,告别了野处穴居、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作甲历、创礼乐和立占筮规范了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运行,并具有了趋利辟害的预测能力;设九部、置六佐、以龙纪官则是画野分疆、分部管理民众和设立官职的萌芽。这些贡献涉及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诸多方面。故有人称伏羲是“一个非凡的文化英雄,而且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科技领袖,科学、文化、艺术、冶金、历法包括婚姻礼教等,所有的文明都沐浴过他神性的光辉。”诚如斯言,伏羲作为创世英雄和华夏始祖,在人类迈向文明征途中他带领先民仰观俯察,穷究天地,认识、探索和征服自然,条理社会,创立各种名物制度,发明不少生产技术,虽然后世传说中伏羲发明创造的内容有附加成分存在,但他作为古圣先王中第一位创制英雄,引导华夏先民告别洪荒,迈向文明并取得不少文化创造,则是确信无疑的。
  再次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伏羲时代正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迈向文明门槛之时,伏羲及其部族面对神奇莫测的天地万物、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和纷争不断的族群部落带来的各种挑战,主动应对,积极探索,自强不息,开物成务。伏羲及其部族在探索天地万物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发现和逐渐掌握规律;在战胜大千世界的各种挑战中适应自然,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在化解族群部落间的矛盾和纷争中协调各方,开创分部治理和礼乐协和的管理模式。正是伏羲及其部族在应对天地自然和部族社会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与问题中,愈挫愈奋,百折不挠,锤炼出他们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品格,支撑他们在部族林立、群雄并峙中脱颖而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和,为中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复次是刚柔相济的变通精神。伏羲发明的八卦,既是一种符号或图形,也是一种数字或信息编码,它是以抽象符号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表达方法。是伏羲及其部族在生活实践、生产探索过程中,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万事万物之规律、法则和成因进行认知、归纳、总结和解释的产物,也是中华先民善于理性思维和抽象表达的智慧结晶。故而它能“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反过来,八卦产生后又成为他们进一步认识大千世界的万能钥匙。八卦与易学体系闪耀着阴阳变异、辩证思维和中和包容的智慧光芒,在哲学层面上既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解释系统,也是一个操作系统。因而,这一完整严密、富有民族特色与和合大同的辩证思维理论和逻辑方式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在文化层面上,八卦与易学体系,是长期占据正统文化的儒家学说,与儒学并立而存的道家文化,在民间社会有广泛基础的巫术占筮等神秘文化的活水源头。所以,八卦符号与易学思想,实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与核心。千百年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灵成长、精神塑造、性格养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八卦或者说易学文化就成为中华本源文化根基所在。
  最后是包容求同的和合精神。史称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这说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迁徙和部族间的大交融,伏羲氏将渐次征服和结盟的各部落图腾也部分地融入蛇图腾之中,从而形成了以蛇身为基础,附加牛耳马齿、鹿角虾须、鱼鳞蛇身、狮鼻虎爪的多图腾组合的龙图腾。于是,“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鬃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也有人认为,龙是一个“九似”之物。总之,龙图腾由生物性的蛇复合、混血成为虚拟生物的龙,正是伏羲部族征服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强大,征服其他部族过程中,对征服部族及其文化习俗的一种包容、吸纳、相互认同在上古图腾崇拜上的典型体现。透过龙图腾的表象,体现的是伏羲部族求同存异、美美与共、和合大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塑造,这种精神力量既是伏羲部族不断走向强大的有力支撑,而且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百折不挠、奋进崛起的力量源泉。所以,龙图腾崇拜习俗和文化心理世代传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并代代相传。于是,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中国人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志。
  从以上简单的梳理可以确信,在中华先民肇始文明之际,始祖伏羲氏带领部族所创造和形成的人文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最根本、最主要的人文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传统。它具有极强的内聚力、包容性和感召力、生命力。中华人文精神还包括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诚信友爱的伦理精神,贵和中庸的处世精神,威武不屈的爱国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仁政德治的民本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精神等等,也都是伏羲时代人文精神在传承过程中升华衍生和发扬光大的产物。所以,中华人文精神由伏羲氏所开创和奠基,其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可概括为“阴阳变异,和合大同”。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在我们同奔小康、走向和谐社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征程中,由伏羲所开创和奠基的中华人文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走向美好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和精神源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发掘和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