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05版:日报五版

06版:日报六版

07版:日报七版

08版:日报八版

09版:日报九版

10版:日报十版

11版:日报十一版

12版:日报十二版

13版:日报十三版

14版:日报十四版

15版:日报十五版

16版:日报十六版

返回 2022年03月15日

抵制高价彩礼 树立婚嫁新风

天水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马静
  近日,甘谷县人民法院处理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陈某和王某订婚后,陈某给王某彩礼等共21万元,后因王某要求陈某在县城买房遭拒后二人发生分歧导致反目,最终解除婚约。双方因返还彩礼一事协商未果,被陈某诉至法院,在法院调解下陈某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钱。农村高价彩礼的危害显而易见,有的还为日后家庭矛盾埋下祸根。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男女双方在缔结婚姻时,男方给女方“三媒六聘”表示诚心求娶之意,是一种礼节。而如今,动辄二三十万的高价彩礼却已然与传统寓意脱了节、变了味。原因之一,就是大多农村人靠土地过活,收入低、存款少,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彩礼愈发高,普通家庭为了凑够彩礼,不惜东拼西凑,欠下不少外债和人情。
  在物质精神富足,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为何索要彩礼的观念仍是根深蒂固?笔者认为,根源之一在于攀比心理。在某些地方,男方彩礼给得越多,女方面子则越大,女方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满足,感情变成了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有价商品,婚姻变成了一场与物易人的买卖。原因之二在于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农民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供她上学得花费不少钱,心理上觉得女儿一旦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培养女儿就是给他人做“嫁衣”,所以索要高价彩礼并拿女儿的彩礼给儿子娶媳妇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导致彩礼节节攀升。
  虽说,彩礼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但若超出一个家庭可以承受的范围,则会成为社会面上的事情。现在,很多农村青年感叹“结不起婚”正是因为高价彩礼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是让不少农民脱贫后因儿子娶媳妇而返贫。
  对于遏制高价彩礼,民政部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要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所以,遏制“高价彩礼”,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倡导新风尚需要多管齐下,既需要有关部门出重拳治理,依法惩处,以儆效尤,也需要乡村发挥“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树立婚嫁新风,倡导婚事新办、婚事俭办,通过村规民约约定彩礼、酒席标准,减少盲目攀比的行为,更需要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事新办的良好风尚,让彩礼的意义回归于“礼”,让爱情不带附加条件回归本来美好的样子,再别让“高价彩礼”成为老百姓说不出的苦。
  不论任何时候,高价彩礼不能成为一对相爱恋人结婚路上的“拦路虎”,不能为了“面子”苦了孩子,要明白相爱的夫妻、和谐的家庭是高价彩礼换不来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