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02月22日

“小韭菜”成了“致富菜”

天水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开新局 谱新篇 天水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马凯  
  近日,在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一座蔬菜大棚里,村民杨彦宏捧着一捆韭菜笑盈盈地说:“看一下咱家种的韭菜,又嫩又长。”
  “我家以前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务工维持生活。这些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家借助大棚种植供养3个娃娃念书,大棚收入稳定,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杨彦宏说。
  “是呀,他家的两个大学生快毕业了,以后前途光明。”一旁的村民杨彦珍补充说。
  杨彦宏告诉记者,他家现在种植着7个大棚,如今靠大棚每年收入五六万元。望着自家满满一棚新鲜欲滴的韭菜,杨彦宏笑着说:“今年的韭菜长得好,收成比往年要多三分之一。”
  而像杨彦宏这样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实现增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这些年,村上通过蔬菜大棚项目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池村是武山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第一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国家级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以种植优质韭菜远近闻名。
  “村上韭菜种植面积1650亩,年产量8000吨、产值1100万元,蔬菜种植人均纯收入4650元,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85%。”清池村党支部副书记韩卫自豪地说。
  近年来,清池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韭菜产业,实现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现在村民们致富的劲头很足,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引进培育蔬菜新品种,把村上的蔬菜种植产业做大做精做强。”韩卫说。
  “种蔬菜是个精细活,虽然辛苦,但这几座蔬菜大棚给了我们希望。”杨彦宏自信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要用勤劳的双手致富。”
  走出杨彦宏家的蔬菜大棚,举目是一座座的白色“韭菜房”,清池村的菜农们和杨彦宏一样都在忙着收割韭菜、打捆装车,到处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振兴无疑是推动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基础保障,是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些系列问题的“总钥匙”。如今,清池村已经将“钥匙”拿在了手中;未来,他们将通过蔬菜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继续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旺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