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02月22日

话说天水之四:

天 水 关

天水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 阎虎林专栏 ■
  三国文化是天水的文化之一,天水关是天水三国古战场的重要标志,因诸葛亮在此智收姜维而闻名于世。1996年8月,当时的秦城区人民政府在天水关设立了三国古战场遗址石碑,之后于天水举办的全国第九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天水关、祁山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
  天水关位于秦州区天水镇,三山环绕、两水相交,在古代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战略要塞,其地形险要,和祁山、木门道、西县、卤城(盐官)相距只有三四十公里,扼守着秦州的南大门,天水关的战略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三国后期,天水处于曹魏与蜀汉割据的军事要冲,一直是双方的必争之地,尤其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两路出兵攻伐曹魏的军事战略在失其一翼的情况下,天水就成了蜀汉北伐曹魏的门户。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其主战场就在西汉水流域,主要有祁山、天水关、木门道、卤城等地,一直是双方争夺的军事要塞。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出师伐魏,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了祁山。诸葛亮设计智取安定、南安二郡,并生擒魏国驸马夏侯楙。在攻取天水郡时,遣心腹之人扮作魏将裴绪,入天水郡搬兵去救夏侯楙。这时,功曹梁绪、主簿尹赏和主记梁虔都认为夏侯楙乃金枝玉叶,应当火速发兵前往救援。天水郡太守马遵正要起兵时,计谋却被参军姜维识破:“驸马被困于南安,诸葛亮围得水泄不通,况且裴绪乃无名小将,怎么能杀出重围呢?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没有见过他,这肯定是诸葛亮的诈降之计。”并向太守马遵献上一计,使前来乘机取城的赵云反而陷入了姜维所设的包围圈里,首尾不能相顾,大败而归,让诸葛亮的计划一时不能实现。诸葛亮自从出山以来,还不曾遇到过如此年轻且又智勇双全的对手,于是亲提大军前往天水。诸葛亮临阵一看,就知姜维的确是一员将才,心里甚为喜爱,便有意收归己用。他派人打听到姜维的母亲仍在冀县居住,便派一支军队前去攻打冀县,以引姜维前去冀县,又使离间计让太守马遵对姜维产生了怀疑。诸葛亮用粮草引诱姜维离开,魏延便乘机攻占了城池。姜维杀出包围圈后回返不成,又去投奔天水城。太守马遵这时已深信姜维现已降蜀,害怕姜维来诈降开城,便命军士用乱箭射杀。姜维无法入城,后面蜀兵又追了上来,不得已,便去投奔上邽,谁知又遭一顿乱箭。此时的姜维已走投无路,不由得仰首对天长叹。这时,只见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出现在他面前:“伯约为何不降。”姜维虽然无奈,但诸葛亮也是他敬佩之人,于是下马归降。诸葛亮连忙下车拉住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茅庐以来,到处求访贤能的人,想把我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但一直没有遇到合我心意的人。今天和伯约相逢,也就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姜维闻之喜出望外,连忙躬身拜谢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清代《直隶秦州新志》记载:“后帝建兴六年,丞相亮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皆应。汉天水参军姜维诣亮降。亮使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谡败绩,亮拔西县民还汉中。”民国《秦州直隶州新志续编》也有记载:“建兴六年亮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皆应汉,天水参军姜维诣亮降亮。”《华阳国志》记载:“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当时的南安郡辖区包括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安定郡辖区包括甘肃泾川北,天水郡辖区主要在今秦州区和麦积区以及陇南的礼县西和范围内。至今在天水关一带有姜维坟、姜维堡、扎营地、铁堂峡、铁堂庄、姜维祖坟等许多与姜维有关的遗迹和传说,而且史书上多有记载。民国《天水县志》卷之一《地理志》记载:“蜀汉平襄侯姜维墓,在县城南七十里天水镇北山,大冢巍然,相传冬不积雪。”元代《方舆胜览》中记载:“姜维,天水人,诸葛亮军出祁山,以维为仓曹椽,迁征西将军。”又载:“姜维,本秦州天水县人,世代居铁堂峡,今有子孙。”《元一统志》中记载:“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冢,相传为维之祖茔。入峡数十步,右岩有‘石门上品’等大字及‘延佑三年二月初三日’等小字。”《元一统志》又载:“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东十里铁堂峡,四山怀抱,其对面有古冢,相传云维之祖茔。按蜀志,维,冀人,但存基此耳。”《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中记载:“崦嵫山在焉,又西南二十里为天水镇,故天水县也。城址在今镇之东山下,山上传有姜维墓,镇东十里为铁堂峡,镇北二里有灵源侯庙,宋元丰时敕封碑尚在。”《大明一统志》记载:“郡志:蜀汉姜维居此,峡有铁堂峡庄,四山怀抱,对面有古冢,相传维祖茔也。”《元和郡县图志》还记载了:“诸葛亮垒,俗名下募城,在(天水)县东二里。”“司马宣王垒,俗名上募城,在(天水)县东二里,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拒之,此其垒也。”“姜维垒,在(天水)县北八里。”虽然大部分遗迹已失,但由此说明,天水关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诸葛亮率军北伐,大军兵临祁山以东的盐官川、天水川自古以来就是肥沃的良田,加上有盐官盐井供应战略资源,自然是诸葛亮挥师的首选之地。这从诸葛亮大军抢收卤城(盐官)的小麦就是明证。
  民国时期,天水关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在戏本、广告画、石印本、铜牌、手抄本上密集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多见的。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推出的“文学初步读物”第五辑收录出版了插图本《天水关》,印数达八万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之《天水关》,印数更是惊人,影响更为深远。《天水关》不仅是秦腔、京剧、豫剧的传统剧目,而且川剧、滇剧、徽剧、湘剧、晋剧、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天水关不仅在国内,甚至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的诗作《天水关》:“出师酬素愿,一统汉山河。虽得姜维助,其如阿斗何?”罗家伦的诗《渡天水关》:“一树横挡天水关,相传故垒仰攻难。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云自往还。”都是很有影响的佳作。
■ 参加全国第九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在天水关考察
■ 晚清五彩套印木板年画天水关人物
■ 民国时期的天水关牌广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