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水日报
2023年04月24日
□马静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至此,图书馆、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旨在鼓励阅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让阅读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但面对铺天盖地的读书宣传,或许有些人会不解:读一本书,它能改变目前困顿的处境吗?阅读能帮升职还是能立马变现,既然不能,岂不是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诚然,读书,这一慢节奏的活动的确与当下快生活格格不入,于忙碌生活的我们而言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
事实上,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现状,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因为阅读我们才更有智慧,才能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风浪。也就是说,读书的力量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贵在“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中改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看万事万物的格局……阅读回馈读者思想和心智的丰厚程度,千金难买。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我听到过最好的答案是:读书,可以让你在看到落日余晖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美的落日;下雪时,推开窗,看见外面白茫茫一片时,你会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是惊呼,今天的雪真大;面对与朋友的分别时,你会寄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不是干巴巴说句友情万岁。阅读,至少能帮我们摆脱“yyds”式词穷,更不会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今天,城市图书馆、学校图书角、家庭书房等触手可及,再也没有“余幼时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的艰苦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阅读,让眼睛代替身体,去充满诗意的远方,看看托尔斯泰口中“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拓宽生命的广度和厚度。
钱钟书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4月23日,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面向未来立于当下,在碎片化信息中,安静地翻开一本书,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