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自家小菜园 修出众人大通道
这条“礼让巷”让出了好村风
天水日报
2023年05月19日

三抓三促·基层调研
开栏的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有力举措。为了运用好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充分反映全市“三抓三促”行动的亮点成效,市融媒体中心启动“三抓三促·基层调研”全媒体采访活动,组织骨干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记录百姓故事,反映群众诉求,以“小切口”“小情节”“小故事”的鲜活新闻讲好“大主题”的时代故事。从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将同步开设“三抓三促·基层调研”专栏,陆续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新意、有特色、有温度的鲜活报道、融媒体产品,以飨读者。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雪梅 裴婷婷 何慧娟】在农村,土地是“命根子”,以前谁占谁的一寸地都是全家出动“打捶骂仗”“结死仇”的事儿。如今,在武山县四门镇南坪村,“让地”成了一句话的小事。而这一变化,缘于两年前村民王金顺老人主动让出一条“礼让巷”,带出了一股好村风。
5月16日,记者在南坪村获悉,村上有条“礼让巷”,按66岁村民杨桂兰描述,是“原先不到一米的巷道”,而现在“有三米多宽,农用车和小汽车都能开过去,方便得很!”
说起没修前的这条路,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康爱英直接用“大坑小洼、又窄又陡,三轮车都过不去”来形容。2021年村里开始对巷道进行整治,但路面太窄,即使硬化后也无法满足出行需求,要拓宽,就得“毁了”王金顺老人的半个菜园子,按以往的风气,要占地,不是不可能,而是绝对不可能!
就在村干部犯难时,谁料王金顺老人主动寻上门来表态:“只要能修好路,我家的园子随便占。”为了表彰弘扬王金顺老人一心为公的礼让精神,村里在路修好后将这条巷道命名为“礼让巷”。
说到当初让路的事,靠着国家政策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74岁五保户王金顺呵呵一笑说:“走了半辈子的泥土路,我让出两分田,大家都方便了,值着哩。”
在得知王金顺老人主动让地修路后,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的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村民杨桂兰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挨过饿,对土地和粮食有特殊的感情,那时候让地就是让饭碗,让饭碗就要饿肚子。”
村民康岁羊回忆道,土地分到户的那些年,村民们一分一厘都不让,地埂挖一铁锨都不行,红脸吵架的不在少数。在村民心中,王金顺能主动让出自家的园子修众人走的路,那真是“出了大血了”。
“当时,我们也考虑过占用老人的菜园,但因占得太多没敢张口,想不到他主动提出让地修路。”康爱英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王金顺老人的影响下,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寸土必争到现在的“不好意思不让”。只要涉及村上基础设施建设,村民都全力配合:村里要拓宽修建产业路,村民王维成二话不说让出了自家的地;村里要建停车场,村民汪旭琴主动提供了自家的一角地……而村里的巷道、小广场、荷花池等都是用村民无偿让出的地建成的。
按汪旭琴的话说,“这两年,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红火,客人来了我们村没地方停车不方便,能为村里出份力我很高兴。”
礼让,让出了和谐,更让出了海阔天空。这两年,南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有了农家乐,养了冷水鱼,随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为村里发展贡献力量正成为村民们的共识。“礼让巷”也成了弘扬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