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条江河歌唱
——读王若冰《走读汉江》
天水日报
2023年05月19日
□王旭清
世间万物的发源及演变转化直至消亡,都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至于它们的运行规律、深远的历史及神秘的传说故事,则需要学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考察研究,用严谨的姿态作出科学的论述。
王若冰就是这样一个探寻一条古老江河的诞生,与隐匿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使者。为了弄清古老汉江的前世今生,王若冰一步步行走在1500公里的汉江流域,书写了一篇篇华夏大地上一条古老江河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2014年11月,秦岭以南区域刚刚步入冬季的序列,而位于秦岭以北的陇原则已寒气逼人了。王若冰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孤身从西汉水源头甘肃天水嶓冢山出发,追寻汉水足迹,足以说明他的勇气和执着。从字面上感知他是“游山玩水”,其实他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地解释困扰他和大众的问题,为了对山川江河更敬畏和更深沉的爱,义无反顾踏上了艰险之旅。
跟着王若冰的步伐前行,仿若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里,又觉在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中攀爬,于清浅的涓涓细流中行走。每一个传说故事、每一次曾经的切身经历,都是如此熟悉,但涉及的内涵又是如此陌生,尤其是汉江在汉中区域流经的地域和拥入它怀抱里的支流名称,以及汉江缘何辗转迂回地奔腾在群山万壑中,王若冰都一一清清楚楚地道出。这不由让在汉中生活了四十余年的我,自觉底子浅薄,见识短浅。
随着他的身影,在天汉大地一个叫“烈金坝”的村口转向进山后,一直沿着陡峭的小路向嶓冢山攀爬时,无不被他无畏的勇气感染,无不被壁立千仞的悬崖和飞荡的激流震撼。当扑到“古汉源”的怀里,目睹古老汉江的源头时,当俯视触摸那富有神话传说的镇水石牛和它背上的“蝌蚪文”时,一种神圣感随之而来,就像一个人追根寻祖后找到了自己的根。此刻俯视和触摸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物和景,而是古老久远的历史。一个“古”字牵引着思绪飞到远古时代,猜想万亿年前这里的景致,我无法猜想彼时王若冰的心情,但阅读时,我感受到一种超越肉体和感官世界的澎湃。
因为一条江河诞生了一个“汉”字,因为一个“汉”字积淀孕育了一个盛世王朝,因为一个盛世王朝垒砌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进而升腾为一个民族至高的精神文化和灵魂寄托。一切的繁衍生息和繁荣昌盛,皆因一条亲切温情的江河。而这江河又引领王若冰走向更深、更远的历史长河,这足以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看待解读任何事物的诞生和延伸,如果只停留在事物表象上谈古论今,那无疑是不严谨的。王若冰千里追随奔流于绵绵山峦和蜿蜒峡谷间的汉江,就是要刨根问底,揭开因一条江水诞生的无数生灵和古老汉江两岸莽莽群峰间的历史秘密,展现滚滚汉水滋养孕育的人文历史及古老传说。
王若冰孤身于汽车通不过的陡峭山道和溪水边艰难爬行,于一线天的峡谷中连续迷路。他在书中说:“我几乎成天都在与古人于群山峡谷之间踩出的秦楚古道走向大致相仿的县乡公路上蜿蜒穿行,盲目无助地追随汉江踪迹。”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独闯荆棘之路?沉思中,我唯一能找到的答案就是,一位学者的严谨和执着,以及其身负的神圣使命。这个神圣使命,不仅是学术或者文学赋予的,还有对历史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内心深处的那份初心。
西汉司马迁,为了心中恢宏的蓝图,游走在大汉广袤的疆土上,除考察民俗风情和古今传说外,还不停地追寻着大禹治水的遗迹。当今盛世之下的王若冰,亦没有停下探寻大自然的历史秘密及论证古老汉江来龙去脉的脚步。因着内心那份生根发芽且葱茏的执念,他们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路。由此可见,要实现宏大目标,不单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跟着王若冰的脚步,不知不觉就来到“云梦泽”这个充满诗性的地方。在这滔滔江水间,自然少不了热情而又古老的汉江留下的滚滚激流。但在随后的造山运动和地壳不断抬高隆起演变中,历经沧海桑田,才先后诞生了汉中盆地及江汉平原。每每读到这里,都让人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
王若冰行走的每一步,无不是对一棵小草、一朵小花袒露胸怀的温情对话,无不是对莽莽群峰至高的敬畏,无不是对蜿蜒迂回于山峰峡谷间那温情的江水永不回头、永不放弃奔向大海的精神的高歌。于一种生物或植物的诞生或消亡的阐述,王若冰总能引申回望万亿年的历史。每每此刻,我都跟着他遥想万亿年前的景象,那种震撼随着全身心的融入,不断加深、放大,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与感悟。
读到最后,我愈发觉得王若冰学识博大精深,胸怀宽广雄厚。他的《走读汉江》是集政治经济、自然历史、传奇故事、数学、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植物学、统计学、考古研究于一体的教科书。但字里行间总流淌着诗人澎湃的激情,敞露着诗人浪漫多情的胸怀,跃动着灵动婉约的诗性文字,也激扬着诗人豪放勇往直前的英雄本色。读至此,总让人欲罢不能。
当我还徘徊在野人谷里,提心吊胆地幻想着与传说中的野人近距离对望、当我还被忠与孝的故事感动得泪眼婆娑,当我还沉浸在滚滚汉江中,目睹汉江纤夫与险滩汹涌江水搏斗的场景、当我听着悠扬抒情的号子声,望着纤夫那古铜色弯弓似的背影渐行渐远、当我还忘情于王若冰“考察日记”中的心路历程,倏地,后记中王若冰的写作信念和写作方向犹如一阵阵惊堂木之声,于无形之中点化了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要有顽强的写作信念和坚定的写作方向。这给迷糊中的我,再次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王若冰在后记中说:“和一条奔流千古的江河的精神交流结束了,但汉江的粼粼波光、山光雾岚,已经幻化成我对这条古老江河的热爱,与我的精神和生命同在,并终将成为我生命与精神的一部分,温暖并指引我在这苍茫而辽阔的人世奔走、劳作、生活。”王若冰是,我亦是。不同的是,我要不断地去学、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