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振波(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教授)
要树立大伏羲文化观念,让其走出甘肃
天水日报
2023年06月29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伏羲画卦时,文字没有产生,在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中,易是如何传播发展的?中间的发展载体是什么?不能仅仅限于口口相传。随着后世考古学的发现,人们发现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彩陶器上,有上古易卦的文化密码。”6月21日,在天水师范学院,一场关于伏羲文化传承发扬的论坛上,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教授连振波作了题为《上古陶绘与易卦象数间的关系探秘》的交流发言,受到与会者好评。
连振波认为,伏羲则图画卦,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这是一个文明与愚昧的分水岭,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伏羲、女娲降生陇右,其易卦的产生,也离不开陇中大地。根据大地湾、马家窑等处的文明考古发现,许多彩陶纹饰图案所包含的易象元素,印证了伏羲、女娲与远古陇右的相互联系。
“在这中间,最能够保存和流传的,主要靠烧制陶器作为祭祀、民用和殉葬,把古人对天地人生的智慧和思考,把天地日月与风雷山泽的情状,通过祭祀的神秘和神圣礼仪流传给后世。尽管其间夹杂一些原始巫术的内容,但在数千年的陶器时代,火与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着绝对主导地位。”连振波说,彩陶上的易象易数,就是古人对天地的最高敬畏和思考,对后世易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保存和传播的作用。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灵魂,是照耀在‘一带一路’上的太阳。”连振波说,我们今天发扬和发展伏羲文化,就是对人类最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我们应该树立大伏羲文化的观念,走出天水,走出甘肃,面向全球,面向星辰大海,把伏羲一画开天、与天地准的龙马精神继承发扬,让伏羲文化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柱,引领人类走向灿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