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07月04日

天水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

天水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乡村振兴在路上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辛闻  
  今年以来,天水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春耕春管春种、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三夏”生产等方面加压加力,提质提效,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全市193.69万亩冬小麦、67.9万亩冬油菜,长势明显好于往年、陆续收割、丰收在望。目前,全市已收获冬小麦57.35万亩、冬油菜61.96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29.61%和91.25%。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耕”基,筑牢粮食“安全线”。主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大科技增粮措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市落实各类种粮补贴3.2亿元,完成春播粮食作物257.59万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48万亩,分别占任务的100.71%和108%,创建主要粮油作物生产示范点46个。召开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全面开展撂荒地整治“回头看”,大力推行“农户自种、委托亲友邻居耕种、合作社流转、种植大户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六个一批”整治模式,累计整治撂荒地60.9万亩,占应整治面积61.16万亩的99.6%。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当好生产“服务员”。积极应对低温、霜冻、干旱等影响,启动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助推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市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对接乡村振兴暨强县域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全市完成小麦“一喷三防”面积190.1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52.2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88.2万亩次。持续强化农资打假,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5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生产养殖主体1876家次,立案查处各类涉农违法案件68起,查获假劣种子、肥料、饲料1370袋,调处农资领域涉农纠纷3起。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为农民提供夏收技术支持,指导农户有序夏收,全力保障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三是做好综合协调保障,当好夏收“护航员”。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三夏”生产会议精神,实行夏收日调度制度,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和夏收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三夏”机收工作预案》等文件,积极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活动,发布“三夏”值班热线电话,发放农机技术明白纸、机收减损倡议书、农机安全作业倡议书等,设立接待服务站16个,与跨区作业机手签订农机安全承诺书,通过手机APP、“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等渠道,为机手提供准确的作业供需、气象交通等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联合中石油天水分公司在靠近全市农村麦收区域设立29个网点和60个非网点加油站,开辟站内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张贴绿色通道标识,落实24小时农机优先加油、优惠供应、优质服务和免费办卡等“三优一免”服务措施和每升不低于当地零售价的3%的加油优惠,组建送油小分队,送油到田间地头,保障麦收作业用油的顺畅供应。
  四是群策群力保粮减损,打好抢收“攻坚战”。农业农村部门加大“三夏”机收指挥调度力度,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7支,推行农机“一条龙”作业、订单作业、托管式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减轻延时抢收造成损失,大力开展机收减损宣传、技术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夏收农机手及修理工1816人次,完成自有收割机检修1.1605万台套,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分析,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提供预报预警和建议;发改等部门协调石油部门做好农用柴油的调运和供应,确保机收作业用油;粮食部门为农民售粮提供方便,指导农民做好科学储粮,减少储藏环节的损失。麦积区利用衔接资金280万为五龙、石佛等六个粮食主产区采购发放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67台套,保障粮食生产。秦州区开展农机安全执法督导检查和安全宣传活动,护航夏收生产安全。甘谷县实行“三夏”期间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力保障小麦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