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强筋骨”夯实共富“大底盘”
天水日报
2023年07月13日
三抓三促·基层调研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雪梅 何慧娟
小暑至,盛夏始。武山县洛门镇文家寺村的樱桃番茄,颗颗饱满圆润、色艳诱人。这是该村既草莓后又一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采摘爆款,在提升村庄人气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早年,文家寺村以蔬菜种植、劳务输出为主,产业单一、收入微薄,村民都是单打独斗。2021年,该村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把村里建设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文家寺村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去年,文家寺村积极申报三部委项目,利用省级配套50万元项目资金,在集体机动地搭建58个蔬菜钢架大棚,同时配套建设了辅助基础设施,建成了文家寺蔬菜产业种植基地。
“在党总支的带领和产业基地的影响带动下,去年积极争取农业局钢架棚建设项目,采用插花补齐的方式为群众搭建钢架棚797个,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农业产业设施,提高了群众的收入,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7月8日,文家寺村党支部书记孙向军说,村里还争取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路拓展项目,硬化文家寺段河堤产业路2.3公里,大大改善了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运输,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发展形势大好,文家寺村趁势成立了武山县洛门镇文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的模式运营和“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周边8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
孙向军介绍,去年入冬基地建好后就种上了草莓、豆角、蒜苗等蔬果,今年开春草莓就见了效益,接着莴笋、豆角、蒜苗等陆续上市,半年时间就收入22万元。接着村里继续加大投入,种植的樱桃番茄、豆角已经上市,还有十多天种植豆角和蒜苗,预计国庆节就能上市,再接茬种草莓。村里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建档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00元。
“今年菜价是近几年最好的,基地收入越多,我们务工人的工资就越有保障,干起活来更带劲。”正在铺设滴灌带的村民陶小花一边干活一边说,除草、采摘、耕地这些活都是务工的村民干,一年下来收入很不错,希望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