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业基本盘描绘乡村新精彩
天水日报
2023年07月18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7月11日,记者来到海拔1700米左右的武山县温泉镇大庄斜坡千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依山成形的梯田里,一排排玉米迎风摇曳,长势喜人。
今年以来,温泉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围绕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目标,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发展种植玉米等传统产业,打造大庄斜坡千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夯实农业基本盘,推动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政府不仅给我们补贴农资,统一点种,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如今大规模种植玉米不发愁。”斜坡村村民王新凤家今年种了2亩玉米,眼下主要忙于除草和打岔。
“多年来,我们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籽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勤劳肯干,雨水充足的年景,一亩玉米收成在2000斤左右,收益颇丰。”斜坡村党支部书记杨澍春告诉记者。
探索产业发展之路,如何让群众增产增收?是杨澍春担任斜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首要思考的问题。“村上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常年居住以5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种植传统农作物且面积分散。”杨澍春说。
摸清村情后,杨澍春心中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与邻村大庄村共谋发展,打造千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杨澍春介绍:“村上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组织镇村干部抓宣传、讲政策、做工作,积极引导农户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动员更多农民参与种植玉米,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及早预留玉米种植地块,保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杨澍春说:“为确保玉米连片种植,村上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发放农资,统一耕种;同时针对群众无力耕种的土地,由村集体采取‘代耕代种’和流转土地的方式统一耕种,既让群众得到实惠、增加收益,也保证土地的总量和连片规模。”
“大庄斜坡千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将依托大庄村年产2000吨饲草料加工基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对秸秆回收利用,延长产业链条,预计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温泉镇副镇长刘勇说,同时,组织专技人员和“土专家”对覆膜、施肥、点种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技术指导,为玉米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