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08月04日

一画开天 肇启文明

——伏羲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意义(上)

天水日报      2023年08月04日     

  伏羲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文明开创者,因其创造的伟大功绩,奠定了“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历史地位,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始祖”。史书记载中有关伏羲氏的历史功绩多达14项,正是这些具有文明源起贡献的文化创制,构成了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基础。
  伏羲文化的产生及其演变
  早在春秋时期,史籍中就有关于伏羲的记载,并在后世典籍中地位不断上升。伏羲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断积累和发展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自先秦以来,由于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明初创的贡献,伏羲、女娲等成为中华民族口耳相传又见诸典籍的创世神,并且在后世不断地增益扩展下,再加上民间信仰崇拜与风俗习尚的浸润习染,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伏羲文化。
  先秦典籍如《周易》《左传》《战国策》《国语》《楚辞》《世本》等里面都有关于伏羲的零散记载。秦汉魏晋时期,文献中关于伏羲的文化贡献又有增加,除了有记载的始画八卦、发明网罟、设官立部、制琴作乐之外,又有对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等内容的扩充。唐宋以来,在大量史书和类书等文献中都有伏羲事迹的记载,对伏羲的文化创造活动等内容,也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如“伏羲化蚕”“伏羲推策作甲子”“古者庖羲立周天历度”“冶金成器,教民炮食”等。司马贞作《史记·三皇本纪》,其中说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在前代有关伏羲的文献材料基础上,补充成一篇较为完备的史传。至此,伏羲在古代典籍中历史化的过程全部完成。
  在现当代,关于伏羲及伏羲文化的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其中以闻一多先生撰写的《伏羲考》最为有名,其对典籍中有关伏羲的资料勘误校正,并结合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理论,讨论了伏羲与女娲的关系、伏羲形象、龙图腾、战争与洪水、伏羲与葫芦等诸多学术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伏羲及伏羲文化的研究又掀起热潮,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伏羲的传说、伏羲的形象、伏羲信仰及民俗、伏羲与上古史等问题展开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初步完成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顺利开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伏羲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在传统史学理论系统中,中华文明起源于三皇,形成于五帝,延续到夏商周,有清楚的发展和延续脉络。
伏羲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体现
  目前,伏羲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研究以历史学视角的成果比较多,且注重历史考据与史实的梳理。有关伏羲时代虽然还有许多未解决的疑问,但总体而言,种种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文明演进的过程,而伏羲时代确实已在各方面显示出人类文明起源的种种迹象,应该是代表了文明初兴过程的社会发展阶段,这应该得到肯定。结合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伏羲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 始画八卦 ■
  《易·系辞传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创画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伏羲还创立占筮之法,后经周文王、孔子的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蕴含的和谐大同的辩证思维,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网罟佃渔 ■
  《易·系辞传下》云:“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东晋《抱朴子·对俗篇》云:“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网罟的发明,促进了渔猎经济的发展。据史书记载,伏羲氏是渔猎工具的发明者。网罟的发明,使撒网捕鱼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靠采集自然果实和集体围猎而不敷食用的状况。从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的骨针、陶、石纺轮、石网坠、陶网坠、骨鱼钩、鱼叉等捕鱼工具看,当时已用网捕鱼,兼用传统的垂钓、投掷、捉捞等方式。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鹿、羚羊等食草动物和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及河蚌等软体动物,都是他们猎取的对象。
■ 豢养牺牲 ■
  战国《世本》云:“伏羲臣芒氏作罗,芒作网。”宋《路史后记》又云:“伏羲氏‘豢养牺牲,伏牛乘马’。”随着网捕的推广,伏羲教人们豢养家畜,改善了先民们的饮食结构,这是原始畜牧业的一大革命,也是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大贡献。从仰韶文化遗址中看,这一时期原始畜牧业确实已成雏形,经鉴定,家畜主要是猪、狗、牛、羊、鸡。仅大地湾遗址中仰韶文化晚期一灰坑中出土猪骨达10头之多,骨器中也多以猪骨作原料,同时也有少量的羊骨和马骨的发现。原始畜牧业的兴起,不仅使先民的生活有了一些保障,而且也为我国原始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 建造屋庐 ■
  随着原始锄耕农业的形成,人们开始趋于定居生活。史载,伏羲氏“命大庭氏主屋庐为民居住”。随着原始农业的形成,人们开始趋于半定居或定居生活,在聚落址内大量营建房舍或“因丘陵掘穴而处”。屋舍建造的大发展与先民生活居室质量的逐步提高,使原始先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地湾遗址发现的F901房址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原始宫殿,F405房址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雏形,对研究我国阶级社会的形成及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有着重大意义。
■ 推定历法 ■
  《春秋内事》云:伏羲氏“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伏羲根据气候、温度变化发展的规律,逐步掌握了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规律,发明了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对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业文明。伏羲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其农业文明的形象起着跨越时代的特殊功能,并且延绵至今,生生不息。作为中国旱作农业的起源地,大地湾一期遗址发现了最早的粮食作物种子粟、黍,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中国农业起源的看法。
■ 天水伏羲庙先天殿内西墙壁画《伏羲画卦图》(局部) 闫鹏飞 摄影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