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织密果园防灾减灾“保障网”
天水日报
2023年08月14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彬霞】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市果园种植面积达230万亩,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等特色优势果品产业,已发展成为促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加快建立健全果园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复杂、低温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等对果品生产带来的影响,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稳产优产根基进一步夯实。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果园防灾减灾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微信群、广播、新闻媒体等方式,向果品生产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宣传果园防灾减灾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提高果农开展果园防灾减灾积极性,为果园防灾体系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果品生产重点乡镇干部职工,深入果园基地,讲授果园防灾减灾和果园保险等相关知识,具体指导果园防灾减灾措施落实。
我市农业、气象部门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每年在不同自然灾害易发时段,印发预防通知,宣传应对措施,引导果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和果农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提前做好预防。市县果业部门全面落实应急值班制度,技术人员深入果品生产重点区域蹲点进行技术指导。
我市通过项目扶持和引导生产主体自建的方式,全市已建设果园防雹网1.85万亩,多防棚等其他防灾减灾设施1905亩,安装果园防霜机451台,推广滴灌等果园节水灌溉1.4万亩,在冰雹发生重点区域建成人影作业炮点100多处。2023年,制定印发《天水市果园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奖补方案(试行)》(市委办字〔2023〕36号),计划利用2023—2025年,在全市果品生产重点区域内建设有一定规模、立地条件较好、管理精细、产量和效益较高的苹果、大樱桃、桃、葡萄等果园,重点推广建设果园防雹网和果园多防棚等果园防灾减灾设施5.5万亩以上。对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经验收合格的果园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主体将给予奖补。
自2015年正式启动实施果品收获保险工作以来,全市先后有苹果、樱桃、花椒、桃、核桃、葡萄、杏、梨等8个树种纳入果园农业保险体系。苹果、大樱桃等主要果品保险金额每亩3000—4000元,保费130—180元,除去省市县各级政府补贴后,投保人只承担20%保费,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减半。2023年,完成各类果园保险62.9万亩,占年计划的105.5%。
果园灾害发生后,我市迅速组织人员实地核查灾情,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果业部门及时发布各项技术措施,安排技术人员会同乡镇干部及时到受灾果园,按照不同树种特点和灾害发生程度,引导果农落实灾后补救措施,尽快恢复树势,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