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水青山“描金绣银”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麻沿林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描
天水日报
2023年08月14日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 天水日报联袂呈现
综合部 电话:8212972
吴莎莎
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林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分布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呈现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八月,这里葱茏叠翠,浓淡相宜的绿,散发着植物特有的味道,沁人心脾。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麻沿林场就坐落在这里。
麻沿林场辖区密林中,不被人关注的地表,成规模地生长着一种样子有些特殊的植物:浅黄褐色笔直的茎,茎上无叶,只有一些竖长的小小“芽儿”紧凑地将茎团团围住,远看像麦穗。这些“麦穗”,就是麻沿林场职工精心培育的林下仿野生天麻,林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苗子”。
近年,麻沿林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天麻基地、糜岭生态园建设,以天麻的种植销售全产业链为龙头,引领北五味子、独活、贝母、连翘等林药规模种植,同步推进红豆杉、连香、云杉、杜仲等苗木培育,养殖鱼苗,建设生态文化长廊……生态经济结构多元、多点开花,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党建+林长制”
筑牢生态屏障
今年以来,麻沿林场党支部把“三抓三促”行动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紧紧围绕中央、省和中心部署要求,紧扣“林”这个主题,紧盯“长”这个关键,紧抓“制”这个根本,建立健全林长制各项制度,持续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今年1月、6月,通过召开两次林长联席会议,建立健全了麻沿林区林长工作联动机制,在生态修复、森林防火、禁种铲毒和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等重点工作上均取得了实质性提升。
在严格落实林地管理制度、严守林地生态红线的基础上,麻沿林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规划项目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机遇,系统推进森林经营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在中心指导下,积极同渭源县政府联系协商,会同左家林场、江洛林场、东岔林场、立远林场等共同完成24000亩春季造林任务;完成礼县补植补造任务1700亩,2022年生态受损区域森林植被恢复100亩;完成示范林建设2220亩、低效林改造580亩、封山育林6000亩及退化林修复8000亩的外业初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高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与此同时,林场深化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森林防火全覆盖检查、督查,加强联防联护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承包合同、联防联护责任书、“双轨”责任合同书、防火协议书等,确保责任到人。
结合林长工作联席会暨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业务培训会,完成全场辖区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工作,对辖区2.3万亩森林病虫害进行了有效防控,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合力推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格局。
将禁种铲毒工作与森林资源管护、护林防火工作有机结合,联合徽县公安局禁毒办和麻沿镇政府开展禁毒搜山踏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禁毒知识和防范措施,形成全民参与禁种铲毒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零种植、零产量”,打造绿色净土。
“党建+产业”
激活生态经济
喜凉爽,喜湿润,怕冻、怕旱、怕高温、怕积水,无根无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蜜环菌供应营养生长繁衍,这就是“娇养”的兰科植物天麻,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麻沿林场在场党支部带领下,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天麻种植产业作为林下经济的“龙头”来打造,组团赴康县及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菌种培育、菌材生产,持续推进天麻基地的建设,并以此带动五味子、独活、贝母、连翘等林药规模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于林药培育的需要,小陇山麻沿林区中草药本底调查初见成效,建设了中药材标本室,目前已经采集中药材270种,制作浸渍标本和蜡叶标本各300份,基本掌握了麻沿林区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分布情况。
截至今年6月,林场已完成林药林菌乌红杂交天麻种植3600平方米、天麻菌材培育3375平方米、培育天麻零代种子247平方米,试种乌天麻120平方米、红天麻80平方米,试验栽植北五味中药材2亩、独活3亩1万余株、贝母100平方米。同时对辖区野生中草药生长情况开展调查,筛选甘肃贝母、连翘在天麻收获后的土地上进行种植。为健全天麻种植销售全产业链,麻沿林场与深圳企业交流合作,就天麻数字化生产基地建设、小陇山天麻品牌建设和营销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在林场建设的天麻培育基地,自主完成种子品种的繁育试验、适生品种的种子自给、蜜环菌自制、天麻产品的加工和储存、小陇山天麻品牌建设,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可追溯的天麻销售链,开展天麻收获后林下循环中药材的适生试验等,培养可全链条作业的技术人员。
在糜岭生态园,又是另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300株胸径5厘米以上大径红豆杉,5.5亩175株四照花,2亩2540余株北五味子,1.6亩苗圃新育橡子(青冈),1.5亩连香、云杉、杜仲,这里是一片片充满活力的绿,长达4.5公里的自好汉沟底至山顶高山杜鹃林的观光步道,如一条玉带盘桓其间,改造后的鱼池碧波粼粼,2000斤鱼苗在其中恣意游戏……
今年4月,“浪漫樱花·相约金徽”徽县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隆重举行,麻沿林场受邀参加电商直播和土特产品推介活动,通过“直播+电商”,让林下仿野生天麻、中药材标本、蝴蝶标本、森林旅游康养等“生态产品”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对助推林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建+强基”
建设幸福林区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林场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麻沿林场党支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办实事、解难题、补短板,持续增进职工福祉。在持续巩固为职工办“11件实事”成果的基础上,为全场干部职工购买意外保险,完成2个管护点的房屋修缮、2个经营所的大灶改造升级以及全场电信网络升级改造、办公楼亮化、场部车辆停车位划分管理等,持续改善办公、生活环境。
同时,深化法制建设,打造法治林区,进村、入户、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深化平安林区建设,依法从严从实防范管控各类重大安全风险,促进和谐发展;将“重预防、严管理、建体系、强保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提供保障;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进一步靠实责任;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联合麻沿镇政府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林场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八步沙精神,传承和弘扬小陇山精神,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春造春育、林药林菌种植、植被恢复等各项工作。坚持把思想性、教育性作为职工文化活动的主题,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为巩固拓展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对包抓卫生片区定期进行打扫,共创美丽生态麻沿。
生态建设逢盛世,绿水青山处处新。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麻沿林场将持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着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同时,紧扣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立足实际,抓好项目和人才“两个储备”,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以天麻基地和糜岭生态园为引领,培育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多元化全产业链,在生态经济高质量的道路上走出麻沿特色,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林药林菌贝母试种 ▲森林经营培训班现场教学
联合徽县公安局禁毒办和麻沿镇政府开展禁毒搜山踏查活动
▲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样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