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09月20日

强化“三力”夯实法治建设基层根基

我市实现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

天水日报      2023年09月20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宗禾】乡镇(街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法治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着眼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下沉,激活依法治理“神经末梢”,全市123个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法治建设全贯通。
顶格推进 凝聚法治建设“向心力”
  市委依法治市办积极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工作,把握全局、整体部署、科学统筹。在对加强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进行探索研究的同时,经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于今年4月12日制定出台了《加强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试行)》,对全市乡镇(街道)成立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完善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逐渐实现党对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乡镇(街道)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通过顶格推进,进一步提升全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效履行。
健全机制 增强基层法治“牵引力”
  全市各县区积极部署推动,各乡镇(街道)在学习参照市县两级法治机构设置的基础上,通过乡镇(街道)党(工)委发文,全部设立了依法治乡镇(街道)委员会和办公室,明确了人员,形成了符合乡镇(街道)实际、便于操作的机制体系,实现了我市“六级”基层法治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县(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县(区)委员会—县(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县(区)委员会办公室—全面依法治乡镇(街道)委员会—全面依法治乡镇(街道)委员会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中枢神经”到“神经末梢”、层层传递责任的基层法治组织领导体系,确保法治建设决策事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各乡镇(街道)均将依法治乡镇(街道)办设立在乡镇(街道)司法所,运用司法所工作人员专业特长,更好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察”的工作职责,谋划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调度便捷、运转高效的乡镇(街道)法治建设体系,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有效实施 发挥基层法治“内动力”
  全市各乡镇(街道)依托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成立这一契机,紧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点试点,以重点带全局。秦州区太京镇积极推动依法行政,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践行“一窗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积极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群众关注的电信诈骗、防养老诈骗、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多频次广泛宣传,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建立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把大量的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诉讼和上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法治环境。
  我市积极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是适应全面依法治市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创新实践,也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其中一项重要实践,标志着全市基层法治建设得到新的提升。下一步,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面依法治乡镇(街道)委员会及办公室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切实有效提升乡镇(街道)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行政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