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英雄的赞歌
——观电视连续剧《冰雪尖刀连》有感 □ 杨迎勋
天水日报
2023年10月19日

近日我追的剧,是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冰雪尖刀连》。该剧根据兰晓龙长篇小说《冬与狮》改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和三炸水门桥为历史背景,以志愿军“钢七连”指战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所向无敌的英雄壮举为主线,通过客观史诗性和完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演绎了当年“钢七连”战士爬冰卧雪、浴血鏖战、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讴歌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铁血军魂,再次奏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
《冰雪尖刀连》以“钢七连”在朝鲜战场上的血战史回眸国家记忆,以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军魂,为志愿军英雄树碑立传,堪称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为最具温度的战争大戏,该剧展现了“钢七连”作为尖刀连完成重要战斗任务的整个过程,生动塑造了伍千里、梅生、布认命、平河、雷公、余从戎等有血有肉,极富个性的中国式英雄群像。剧中,七连连长伍千里回家探亲,血战沙场十年未归家的他此次是为送大哥伍百里骨灰回家,面对丧子的白发双亲,这位战斗英雄跪在船上冲爹娘深深磕头,自责地说:“我没有保护好百里!”让人瞬间泪目。
该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钢七连”的两句话,“家园在我身后,敌人在我眼前”和“不抛弃,不放弃”。
“家园在我身后,敌人在我眼前”“牺牲从我开始”“在七连,没有活着的英雄”“和平不在这里,我们过江去拿”……充沛而细腻的描摹铺垫之下,“钢七连”战士的一句句铿锵之语,震撼山河,进一步彰显出“心中有国,无畏生死”的英雄气概。
“三炸水门桥”战斗,一次比一次更艰巨、更困难、更危险。三连长谈子为率领余部第二次炸断水门桥,所有人壮烈牺牲。为了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战斗任务,七连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在连长伍千里和指导员梅生带领下,为了冲向水门桥和桥底,冒着美军坦克的猛烈炮击,敢打敢拼、奋勇前进、殊死鏖战,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勇气,给了战士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剧中展现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悲壮画面:美军坦克轰炸时的火光冲天、血肉模糊;机枪子弹把战士们的身体打得像马蜂窝一样,鲜红的热血涌流而出;庞然大物的坦克从勇士身上碾过时的慢动作;勇士拉响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等等。无不都是七连指战员英烈的血肉之躯:班长方来运、指导员梅生、一排长肖长贵、二排长布认命、机枪手平和、连长伍千里等先后英勇牺牲。这些场景既悲壮又揪心,感人至深,体现出七连指战员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撼山岳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正如七连老连长所言:“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七连指战员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浩然壮举,彰显了众多铮铮傲骨之硬汉群像,诠释了其报国情怀和铁血军魂,无不迸发出璀璨夺目、可歌可泣的浩然忠魂之花。
观看该剧,对于铭记初心、告慰英灵、缅怀烈士、继承遗志、讴歌军魂,无疑将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唤醒抗美援朝之历史记忆;二是有利于加强全民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三是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敬仰烈士、崇尚英雄和军人”的良好氛围。
温故而知新。
看《冰雪尖刀连》,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看到了前人用生命为后人赢得的和平与阳光。伍千里、梅生以及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