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3年12月11日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凝聚昂扬奋进力量

天水日报      2023年12月11日     
  (上接第一版)
壮大主流舆论 奏响发展强音
  2021年在央视举办的“全国城市百年百城·为我的城市点赞”活动中,我市以超720万点赞量位列首位,荣获最佳人气城市。2023年在央视举办的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上,天水成功上榜“十大魅力打卡之城”。
  成绩来之不易,绝非一日之功。
  讲述好天水故事、传播好天水声音、树立好天水形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全市各级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新闻精品,有力奏响了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理论宣传浓墨重彩。始终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市、县区融媒体中心办好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全市上下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方向、改进工作的务实举措、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
  ——主题宣传提振信心。全市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躬耕一线,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兴调查研究、结对帮扶·爱心甘肃、生态环保、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我们这十年”等一系列专题专栏,及时跟进报道务实举措和进展成效,用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报道,充分展示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成就,鼓舞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争先奋进。
  ——媒体融合走深走实。信息化时代,如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必答题。天水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人员整合、平台融合、流程再造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工作,持续拓展“媒体+政务+服务”功能,努力建设主流舆论阵地。深入研究新闻宣传工作体系、传播方式、发布机制和效果,持续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近三年来,各县区融媒体中心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总榜单中排名整体靠前。秦安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五彩秦安”抖音号在全国县级融媒体抖音平台中粉丝量位居第一。
  ——对外宣传亮点纷呈。加强与中央和省级权威主流媒体的沟通对接,央媒省媒频频聚焦天水。以天水上榜“中国十大魅力打卡之城”为契机,开展高密度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全方位推介展示天水文旅资源、文创产品。特别是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间,中央、港澳台及省市150多家媒体380余名记者参与现场报道,开通直播通道47个,全网发布相关稿件及传播作品达6.56万余篇件,点击浏览量达5.67亿人次。
建好精神家园 引领文明风尚
  精神力量催人奋进,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
  于细微处见文明,在点滴间树新风。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礼让斑马线、排队守秩序、垃圾不落地、就餐要光盘……一个个文明标语、公益广告、文明画面格外醒目,成为天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道道独特风景。
  ——文明培育持续深入。强化典型选树,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奉献天水·十大人物”“道德模范”“天水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车载电子屏、户外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每日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常态化发布先进模范事迹,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文明创建卓有成效。深入推进“做文明有礼天水人”十大文明行动,常态化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活动、12个提升行动、4个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制定责任清单,落实评比通报制度,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我市2021年创城工作排名全省第1名、全国第13名,取得全省历史最好成绩。全市32个村镇、20个单位、9名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文明实践深化拓展。着力推动阵地建设、队伍组建、活动开展、项目培育和机制运行等工作,成立天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全市共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24个、实践站2846个,如期实现全覆盖目标任务。同时,文明实践活动向社会面有效延伸拓展,建成文明实践点(基地)346个。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的工作体系,努力构建我市文明实践新格局。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设计推出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推出一批富有天水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有力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繁荣文化事业 成果群众共享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文艺创作生产出精品、文化传承保护上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化传承保护有力。扎实推进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为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法治保障。持续举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和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成立伏羲文化研究院和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举办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甘肃论坛和2023年伏羲文化论坛,在海内外华人中产生广泛影响,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获评中国当代节事逾3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天水丰厚的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文艺创作奖项192个,省级重点文艺创作奖项296个;举办“祭伏羲 庆盛典——天水民俗非遗精品暨文创产品展”等展览,重点推介一批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力作;10多件“天水元素”文艺作品荣登国家级媒体;推出《伏羲创世》《翻越陇坂》《遥望西域》《官泉人家》等文艺作品,形成了以文艺凝聚力量、提振精神、传播声音、展示天水形象的新态势。
  ——文化惠民春风化雨。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全面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精心打造“书香天水”全民阅读品牌,全面提高全民阅读推广覆盖面和适用性,让阅读服务惠及更多百姓。为907家农村幼儿园“小书架”和2540家农家书屋补充配送1720万元出版物。现有“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4家,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优秀参与单位1家,全国“最美书屋”1家、示范书屋3家。
  ——文化创造活力迸发。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两区”“七大工程”建设,将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与文旅农康综合试验区纳入“华创区”的“大盘子”一体推进。积极做好“两长一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推荐申报长城、长征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项目14个,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29个。组织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打造“千山万水 就爱天水”文旅品牌。通过挖掘优势资源,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构建立体化、多维度、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新格局,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守正创新,再谱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奋力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