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明烛祭英魂
天水日报
2023年12月11日

□ 王岳林
“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染祁连,在历时半年之久的英勇血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行军,每天都在战斗,每天都在牺牲……”随着讲解员深情地讲述,我在高台西路军纪念馆还看到这样一组令人扼腕叹息的数字:西路军21800多人,有7000多人战死沙场,9200多人被俘,其中5600多人惨遭杀害。这组冰冷的数字背后,彰显的是红军将士坚定信念,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
80多年前,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局变化组成西路军,挺进茫茫戈壁,血战河西走廊,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数月,终因寡不敌众,兵败祁连。
在祖国西部版图上,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有一个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的地方,这里就是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的高台县。什么时候能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走一走,到远近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看一看,是我多年的夙愿。
这一天,终于如约而至。
前不久,我应邀赴张掖参加一个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河西走廊,这片神奇的地方。30多年前,我曾在青海西宁度过近一年时间的新兵新训生活。当时就觉得那已经快到天边边了,该是好远好远的地方了。请原谅,我当时的年轻与无知。那承想,过了这里,才是祖国广袤深邃,浩瀚无边,神秘莫测的大西部。
那天报到完后,下午正好空闲。经过信息查询得知,张掖到高台乘高铁只需40多分钟的时间。机不可失啊!我一边订票,一边联系西路军纪念馆的朱德忠馆长。
与朱馆长相识已有多年,也是机缘巧合的事情。2018年,我任天水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负责组织和承办全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培训班。朱馆长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在培训班上介绍了工作经验和宣传西路军精神方面的一些情况。就是在这期间,我与朱馆长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交流,他朴实善良、热情豪爽的品格和认真负责、务实敬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虽再未谋面,但也时常保持着信息联络。
接到我的电话,朱馆长很是惊喜,只是正值周六,他因事已经回到了乡下老家。当我说明来意,朱馆长立即为我做了周到的安排,并表示尽量赶回来与我见一面。
下午两点多,我到了高台。走出车站时,馆长委托的朋友小张已开车来接我了。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县城东边的西路军纪念馆大门口。见有人下车,馆里的两位工作人员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彼此简单介绍过后,我得知一位是纪念馆办公室霍主任,另一位是馆里的讲解员石琳。小石着一身军队预备役人员制服,佩戴着耳麦,看上去,英姿飒爽,精神百倍,随时准备接待游客。别看小石眉清目秀,还很年轻,却已是拥有副高职称的资深金牌讲解员,并在全国、全省的行业大赛中,多次摘得桂冠。这在一个县属纪念馆已是不多见的,也是非常地不容易。听了霍主任的补充介绍,我向小石投去了敬佩和赞许的目光。当然,这也是朱馆长对老朋友的热情关照与至高礼数。
在霍主任和小石的引领下,我们缓步走进纪念馆,开始了这次期待已久的参观学习。
瞩目“血战高台”英雄群雕,一个个生动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马嘶鸣,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仰望高高耸立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原西路军第三十军政委、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亲笔题词,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革命先烈们的无比尊崇与敬仰。伫立红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前,悲痛、悲壮与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我默默三鞠躬,为感恩先辈,也为告慰英灵。走进第一展陈馆、第二陈展室,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组组惊人的数据,再现了红军将士“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将星璀璨,光照千秋,永载史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昭示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信仰不变,精神不灭,矢志不渝,直到革命最后成功。从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和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纪念林旁缓缓走过,风铃声声,松涛阵阵,好似千万红军将士依然昂首挺立,武装列阵,只待一声号令,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此刻,伟大领袖和统帅的教导言犹在耳,是催征的战鼓,是进军的号角,给予我们以团结和奋进的力量。
在第二陈展室前面的红军小广场上,整齐地停放着几架空军退役的战斗机。看到这些熟悉的“老伙伴”,我信步走上前,感到格外亲切,其中有三种机型我都曾经参与维护和保障过。这时,我竟情不自禁地为小石姑娘当起讲解员来,细数这些战机的主要作战性能和曾经的辉煌。他们虽然不能再次升空歼敌作战,但依然都保持着昂首挺立的姿势。我耳边又仿佛传来无数战鹰发出的巨大轰鸣与震天怒吼,在灿烂的阳光下,直刺苍穹,忠诚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空!
从馆里出来,在松柏大道上,路遇几队进馆参观的人群。我驻足观望,突然好奇地发现,一队人群中有好几位坐着轮椅或被搀扶的耄耋老者,他们胸前挂满了各种勋章和奖章;紧跟着的是一队身着迷彩制服的现役军人,他们步伐整齐地从我眼前走过,其中不乏身缀大校、上校军衔的师团级军官。我情不自禁地挺直腰板,向亲爱的战友们行了注目礼。
返程时间临近,也不得不说再见了。电话里,朱馆长告诉我,他正在返回县城的路上,希望我改变行程,晚上一起聚聚。想想明天还有要事,不敢耽误,我便婉言谢绝了馆长的盛情。
坐在高速奔驰的列车上,眺望窗外广袤的大漠,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巍巍峨峨祁连山,风刀雪剑烈骨寒。红旗指处峰让路,战士刀头血未干。”残阳如血,喇叭声咽。祁连战歌,响彻云霄。战马嘶鸣,沙尘滚滚。遍地英雄,丰碑永存……
伟哉,西路军,英名不朽!
壮哉,西路军,与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