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1月03日

建设乡村“幸福路” 铺就致富“快车道”

天水日报      2024年01月03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黄虹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发展农村交通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2023年,我市把建设通自然村组硬化路300公里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依托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10月,一条全长2.79公里、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3.5米的进村硬化水泥路,通到了秦州区皂郊镇下蒋村和竹园村村民的家门口,困扰多年村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硬化路还配套了边沟、排水渠、标志牌、波形护栏等,提高了通行质量和防护等级。
  “这条路以前是一条土路,娃娃去镇上念书或往外运送苹果、花椒等要绕一大圈,很不方便。现在水泥路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多了。”竹园村村民李婷婷说。
  随着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不但便利了群众出行,还有力推动了沿线产业发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条道路沿线的村民主要种植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过去,农产品的运输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道路硬化完成后,这一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据秦州区交通运输局工程师陈首元介绍,2023年秦州区实施自然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共37条56.837公里,总投资3126.035万元,惠及13镇39个自然村1410户群众,实现了全区通自然村硬化路全覆盖。道路建成后,彻底解决了沿线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让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
  2023年,秦州区不仅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还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秦州区娘娘坝镇庙川村的村民以前想要出村进城,就得先过白水河。那时,村民过河走的是一座简易的管涵桥,遇到雨季,河水一上涨就会漫过管涵桥,学生上学、村民生病不得不涉水出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桥梁改造成为村民急难愁盼的头等大事。
  2023年,这座桥被列入秦州区危桥改造项目,经相关部门规划在白水河上新修了一座长33.4米、宽7.5米的空心板桥。项目于2023年4月开始施工,于当年7月底完工,新桥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烦心事。
  农村公路建设承载乡村振兴梦。据统计,2023年,我市共新建通自然村组硬化路507公里,改造危桥8座,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7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8054万元;建设普通省道及乡镇通三级路项目4个,已累计完成投资225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