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版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2月01日

要靠务实的内容“带流量”

天水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麦积论语
  □年葆东
  每到年末岁首,各类活动就会多起来,一些相关宣传也会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来描述去总结,这,都是常态,无可厚非。
  任何事,都必须有个实现或者说表现的载体,也就是常说的“形式服务于内容”,没形式,内容自然无法去传递,去表现,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但当下,关于形式与内容,“走偏”了的是,个别部门、个别人,却总是将更多的力用在了如何搞形式上,连常规工作也要寻思着图个新鲜、弄个“响动”,唯恐“着锦衣走夜路”,没人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常规工作如此,有个“创新”则更会追求个“轰轰烈烈”与“大张旗鼓”。更有甚者,一些人,说是下去“微服私访”,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去“深度体验”,却事前打招呼做安排,并配好了摄影师前前后后拍照留痕,如同敲着锣鼓抓兔子,搞得人尽皆知,而其目的,也恰恰就是为了“人尽皆知”。
  如今,媒体发达,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工作成绩上上“热搜”,增增“流量”,从扩大宣传、提高影响力、正确引导的角度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形式大于内容,或者只管在形式上“耕耘”而不问内容是否会有“收获”,则会容易成为动机不纯的“政绩秀”,引起群众的反感与抵触。而演砸之后,不但会“砸了自己的脚”,还会丢掉单位的公信力,并抹黑干部的整体形象。
  其实,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关注的永远都是内容,只要你带给他们的是挤掉水分的他们所需的“干货”,哪怕“包装”不起眼,不夺人眼球,也会因内容的自带“流量”而受到欢迎,得到点赞。
  因此,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华而不实甚至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既要考虑在形式上创新,更要在内容上求真务实,让所做的工作在内容上更加实打实,更加有干货。只有通过朴实、务实且扎实的工作,依靠内容自带的“流量”走近大众,才能让所做的工作成为群众心中永不降温的暖心“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