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2月22日

一本献给清水的致敬之书

——序徐云峰散文集《清水流过上邽城》 □ 王若冰

天水日报      2024年02月22日     

  云峰又要出书了,而且是专为一个地方——清水写的书,嘱我写序,无论从我和云峰的交谊,还是我和清水的交往,我都是欣然的。
  云峰是一位阳光热情,既富于思考、积极上进,又脚踏实地、踏实务实的青年。二十多年前,云峰天水师专毕业自主择业到一家国企工作两年后,便辞去工作,孤身入世,空手创业。当时,云峰二十来岁,他不仅以自己尚显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了一个店面不大的文化公司,还四处化缘筹资、策划征稿,先后举办了四届天水市中学生写作大赛,并在此期间通过自学,考取了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每届写作大赛,云峰不是邀我做评委、当颁奖嘉宾,就是请我为一届一册的获奖作品集作序。往来频繁了,交谊深了,云峰便给我聊他的生活和未来的打算,我因此有幸见证了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于白手起家中热情洋溢,追逐梦想的全过程。拿到硕士学位后,云峰先后从事过银行、教育、传媒、农业、工业等工作,一边为他服务的公司出谋划策、殚心竭虑,一边开始了写作,先后出版了《云在天上飞》《心路一光年》等文集。对于云峰的写作,在《心路一光年》序里我就这样说过:“写作于云峰,原本就是对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劝慰和拓延。”但从写作趋向来讲,弥漫在云峰字里行间的科技文明精神和现代思维意识,让他的作品在很大层面上,与众多天水本土作家以乡土和传统为言说母体的写作,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反差。这种反差的根本,是云峰是一位具有现代写作意识的作家。
  几年前,云峰带领团队到清水创业,这就有了坐落在清水县城之西、牛头河畔的高科技企业天水兆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清水创业发展,与清水山川自然、历史文化、市井百姓耳鬓厮磨,为云峰的写作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所思所感,信手拈来,就有了他持续十多年写作中更贴近生活本体和人文自然的这本《清水流过上邽城》。
  古代的上邽,既包括清水,也包括现在天水市的麦积区和秦州区。由于工作和交往,清水也是天水市所辖五县两区中我最熟悉、情缘最深的地方。朋友交谊、工作往来,我又见证了清水县城从过去房屋老旧、环境较差的村镇,蜕变为如今青山环绕、碧水环流、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县城的过程。退休前,又有幸被委派到山门镇定点帮扶,前前后后,走遍了清水大部分乡镇。牛头河四季清澈的河水、冯河草原悠扬的牧草、三皇谷郁郁葱葱的丛林,尤其是环绕在旺兴、盘龙、草川满山披翠的高山之巅的高山公路,也让我常常产生一如云峰在《我仿佛听见春天的呢喃》中所说的“小溪奔走相告/竹林交头接耳”的幻觉。
  应该是清水的自然万物、生活情韵,已经渗入云峰的情感与知觉,所以在我看来,《清水流过上邽城》更像一部作者献给清水的致敬之书、情感之书。在文本内容上,《清水流过上邽城》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位对清水山水自然、地理人文饱含深情的书写者特意为之的“清水新志”。上启轩辕黄帝,下及秦非子、赵充国、成吉思汗,事关清水文明更迭的历史人文、人物掌故,宏大如县域城乡风貌变迁,琐碎如地方小吃、山村野趣、民间习俗、四季风光,均有涉及。然而在行文方式上与古板的传统志书不同的是,云峰笔下的清水历史人文、自然万象,是经历了作者个体经验选择,并经由个体情感重新组合诠释的个体化表述。这种更具个体意味的表达所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形而上的人文陈说与文化表达。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以为无论对于清水还是云峰来说,《清水流过上邽城》都是一本具备超越文本意义的作品。这是因为对于清水来说,一位外来者用新异的眼光看清水、写清水,于清水的历史与现状,是一种具有现代存现价值的历史记录;而于云峰来说,由于一本具有具体地缘指向的写作,也让他体会了一次从以往涣散的、发散式写作,到具有人文背景表述的写作实践。这种趋势对于云峰的写作来说,也许预示着另一种可能的到来。
  愿清水的水更清,愿云峰的写作天地更广阔!

  (《清水流过上邽城》徐云峰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