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3月23日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

400岁的甘谷辣椒再迎“春天”

天水日报      2024年03月23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景春燕
            张彬霞

  3月20日清晨7时,甘谷县礼辛镇村民贾军芳准时走进丰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加工车间,换好工作服,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车间里,四五个电动石碾陆续启动,顿时,浓郁的辣椒香气扑鼻而来。
  “现在的甘谷辣椒主要用的是‘七寸红’品种。加工时,首先用菜籽油炒制辣椒激发香味,然后将辣椒皮与籽分离,辣椒籽进行二次炒制,再分别研磨,之后按客户的需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辣椒面。”贾军芳手拿小笤帚,跟着石碾转着圈,麻利地把碾盘边上的辣椒扫到中间。
  55岁的贾军芳在合作社已经上班5年了,主要工作就是加工辣椒面。“我们采用的还是传统工艺,更好地保留了辣椒的香气。甘谷人几乎家家都会,家里吃的辣椒面多数都是自己加工的。”15岁时,贾军芳第一次从母亲手里接过捣辣椒的木杵,之后就慢慢掌握了这项技艺。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什么好吃的。每次熟油泼辣椒面的时候,香味能飘很远,把人能馋死。拿个热馍馍掰开夹上油泼辣子,再撒点盐,咬上一口可解馋了。”贾军芳一脸自豪地说,“甘谷辣椒主打一个‘香’,辣中带香,香香的辣子夹馍可是馋了几代人哩!”
  贾军芳口中“馋了几代人”的甘谷辣椒,正是最近名声大噪的天水麻辣烫的“灵魂密码”。
  “甘谷辣椒在市场上本来名气就不小,这次借助天水麻辣烫火了,名气更大了。”丰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尉海龙最近格外忙,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线上、线下的订单量都很大,还接了许多主动洽谈产品合作的电话。工人们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晚上也要加班加点生产。日生产量达3000斤左右,日销售额3万余元,比平日翻了好几倍。”
  作为中国最早引入并大面积栽培辣椒的县份之一,甘谷有着400年的辣椒种植历史。1627年,明叶应甲所编的《伏羌县志》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记载。
  20世纪80年代,甘谷辣椒种植面积一度达到7万亩。但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设施蔬菜效益的凸显,辣椒重茬病虫害加重,辣椒生产被迫离川上山,生产面积较小的年份仅有1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辣椒需求量不断增大,甘谷县加快推进辣椒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把辣椒产业发展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从选育适宜山旱地种植的辣椒品种,到配套推广栽培技术;从依托项目建设标准化育苗点15处,育苗量达8000万株以上,到发展50多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出“陇上椒”“溪园弘”“辣椒红了”“三和园”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甘谷辣椒7大系列6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及韩、日、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甘谷辣椒种植面积5.6万亩,年产量13.06万吨,产值达3.69亿元。
  “品质变口碑,口碑变品牌,品牌变效益”,甘谷辣椒通过“三级跳”,完成了生产加工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华丽蜕变。
  走进位于甘谷县安远镇的甘肃陇上椒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边是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生产,另一边是电商平台订单不断,“热辣滚烫”的天水麻辣烫激发出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让公司总经理何志斌兴奋不已。
  “3月8日有网络达人主动联系要求带货,3月12日开始线上订单突飞增长。现在每天接单量达8000多单,订单量是平时的10倍。”何志斌说,由于目前采用的是手工包装,效率有限,公司已将工作时间调整为3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销售方式也从“现货现发”改成“7天预售”。为了应对“暴发式”增长的订单,公司还紧急采购了一批包装设备,最快10天就能安装到位,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甘谷辣椒的龙头企业,我们在天猫、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的电商平台都已经趋于成熟化、标准化。这次搭上天水麻辣烫的‘流量快车’,销量和销售额都在不断增长,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做大做强甘谷辣椒的信心也更足了。”何志斌干劲十足地说。
  据统计,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以来,截至3月20日中午,甘谷县全县13家辣椒经销企业共销售辣椒产品63.8万斤,总销售额达757.38万元,平均每天销售约1.8万斤。
  已经400岁的甘谷辣椒,搭乘着电商的快车,真正脱胎换骨,实现产业振兴,走进了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