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4月11日

省级书香社区什字坪村农家书屋:

乡土文化的“黄金屋”

天水日报      2024年04月11日     


  书香陇原 全民阅读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天气阴冷、细雨蒙蒙,追随着细雨的脚步,记者于近日再次来到阔别五年的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农家书屋。
  从外向内看,这间安身在村阵地的农家书屋,似乎与五年前的第一次邂逅并无差别,但步入其间才发现,屋内已是大相径庭——
  三面倚墙的书架摆放得满满当当,各类书籍分类有序、取阅便捷,桌椅设施朴素而整洁,报刊杂志整齐陈列。一套摊开晾放的文房四宝散发着墨汁的清香,映托出小小书屋的雅致和乐。
  与五年前相比,这间农家书屋已扩容近一倍,其存书量也已增至7000余册,那三台2.4平方米的智慧显示屏,则为这里增添了时尚气息。五年间,更有“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等荣誉,不断为其加身。
  作为一家频频出现在国家视野的农家书屋,什字坪村农家书屋根据村情实际,因人配书,增加了农味儿,不仅让村里的老中青都能读、能看、能用得上,还成为了“第二课堂”,让孩子们愿意来、主动来、开心来。
  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周玉杰告诉记者:“自2008年建立以来,群众有啥不懂的就会来书屋找答案,书里没有的,我们就从数字平台里检索。在书屋,总能看到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三三两两来这里静静地学习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这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农村竟然还有这样一处供村民学文化、长技能,建在家门口的书房。”
  指着三台气派的电子阅读设备,村党总支书记王刚告诉记者,这三台设备是在2019甘肃省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百草园”客户端上线运行后,麦积区图书馆为村里配备的。“平台集政策信息、农业知识、影视作品等于一体,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王刚说,从纸质阅读到屏上阅读,“百草园”让农家书屋走到了田间地头,将“村村有书屋”变为“人人有书屋”。
  “时代发展,农家书屋也要升级换代。”王刚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可突破时空限制,将文化资源送到乡亲们手边。
  村民宁效有说:“刚看不习惯,现在离不开。能看书、能听书、能看电影,还能在手机上借阅,村里头存取,方便得很。”
  打开电子阅读本,手指轻轻一划,便能享受视听一体带来的沉浸式阅读。“数字化”的加入,让什字坪村农家书屋更加便捷,让阅读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现在配备了数字设施,行动不便、眼睛不好的老人们也能听书了,这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周玉杰说。
  据王刚介绍,2022年什字坪村在原有基础上,投入33万元对书屋进行了改扩建和数字化提升改造。如今,书屋面积已达130平方米,各类图书数量达到7000余册,每年更新图书300余册,并配置了空调、饮水机、数字化阅读设备,所有设施均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
  “以前来我们村农家书屋阅读的,都是些本村或周边村子的村民和学生,现在随着书屋名气的提升,各项设施的完善,都有许多道北的学生和家长慕名前来借阅呢。”周玉杰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农家书屋每月的借书量均在百本以上。
  “因为书屋借书非常方便,只要登记身份证、户口本,谁都可以来借阅。”王刚道出原因。
  据了解,为了让村民和孩子们在闲暇时间能多走进书屋,什字坪村积极探索“百姓点单”服务模式,把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的主动权交给村民,让农家书屋出版物更适合乡村读者的“口味”。
  此外,就传统阅读模式无法吸引80后、90后等新时代农民眼球的实际,什字坪村以书屋为载体,适时开展多元化阅读或书籍相关的文体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针对学生,我们组织暑期阅读进基层、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四点半’阅读课堂,为孩子们提供阅读平台的同时,解决外出务工晚归村民子女放学‘去哪儿’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在‘互联网+’上下功夫,广泛宣传推广甘肃省‘百草园’APP,并为新安装的智慧显示屏‘嫁接’电子阅读资源,让农家书屋与时俱进成为‘数字书屋’。”王刚介绍说,村两委还将农家书屋和农村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依托农家书屋,深入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书屋还设有红色书架和廉政书架,摆放各类书籍600余册,已经成为党员、群众学习党史和自学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
  如今的什字坪村农家书屋不仅成为乡土文化的“黄金屋”,也成为一张该村的文化“金名片”。去年,什字坪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王刚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评为“乡村阅读榜样”。谈及荣誉,王刚说:“农村文化建设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只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才能扎得深,结出的果才会甜。今后,我们一定不负荣誉,将农家书屋打造成村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粮仓’,让浓浓书香浸润什字坪大地,让乡风文明建设之风吹进百姓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