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4月12日

发展“赏花经济”,还需花“里”花“外”都下功夫

本报评论员 吴丽娜

天水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风和日暖,万物生长。沐浴着明媚的春光,上春山、赏春花、尝春鲜,成了时下最流行的出游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大数据平台显示,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赏花”搜索量占据第一,热门赏花线路、攻略等频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天水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每年春天,新阳杏花、秦州连翘、清水丁香花、秦安桃花、麦积郁金香、武山油菜花等接连盛放,天水大地上处处都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美景。眼下,乘着天水麻辣烫火热出圈的东风,如何以花为媒、推陈出新做好“赏花+”文章,推动“赏花经济”释放更大活力,还需花“里”花“外”都下功夫。
  赏花游注重的是体验和感受。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烂漫的花海,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疗愈时刻”。人们走向山野,或是远赴一座陌生城市,绝不仅仅只为赏花,而是期待能获得更多的情绪价值、心灵慰藉和文化滋养。因此,发展“赏花经济”,不能简单“靠花吃花”,还需进一步打开“赏花+”的想象力,聚焦露营、尝春鲜、国潮、非遗等元素,解锁多种新鲜玩法,打造“赏花+市集”“赏花+体育”“赏花+夜游”“赏花+音乐节”等融合业态,推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新场景,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赏花体验。
  “赏花经济”,一头连接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无限向往,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赏花之外,人们赏的更是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要因地制宜走好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将赏花游与当地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景点的联动、场景的创新、品类的丰富、产业的延伸,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赏花旅游品牌,延长“赏花经济”的消费链条,为城市旅游、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当天水麻辣烫的“热辣滚烫”遇到“赏花经济”的活力满满,不断丰富消费供给,全面提升消费体验就成了当务之急,与之配套的停车、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都应及时“跟上”,只有让游客获得好的体验感,满足大家在情感、精神、物质等方面的需求,才能真正用“口碑”立起“长红”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