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4月15日

“把脉问诊”开良方 打好果品高质量发展牌

——我市春季果园改造提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见闻

天水日报      2024年04月15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张彬霞 金正祥  
  近年来,以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已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以来,为全面提升果树种植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各县区抢抓果园升级改造的黄金期,大力实施春季果园改造提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促进全市果品产业增效、果农增收。
  4月11日,记者来到秦州区藉口镇北灵村大樱桃多防棚建设示范点,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搭建多防棚。
  藉口镇果品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以大樱桃、花牛苹果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我市经济发展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农业公司在这里流转100多亩土地发展樱桃种植。“基地已建成10年了,这几年受冻害天气影响减产很严重。今年公司积极与秦州区农业果业部门对接,果业部门给予我们资金扶持,建设了多防棚。”该公司总经理王春晖说。
  王春晖表示,该项目从今年2月开始施工建设,预计还有一周全部完工。“这个棚的结构是拱形钢结构的多防棚,能防鸟雀、防冻害,还有一层是防虫害的。多防棚建成后,大樱桃就不怕灾害天气影响了。目前大樱桃正处于盛果期,正常年份产值预计120万元左右,净收益在40至60万元。”王春晖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以来,秦州区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先建后补、严把标准,持续推进果园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计划扶持太京、藉口、关子、玉泉等镇建设多防棚500亩、果园防雹网260亩,目前已累计为5000亩果园建设了防雹网。
  与此同时,在甘谷县谢家湾乡汪坪村,针对果树老化问题,村“两委”班子积极申请果园改造提升项目,对全村410亩老旧苹果树进行改造提升,科学引进新品种马斯特红蛇苹果,让老果园焕发新生机。
  记者了解到,由谢家湾乡统一组织,借着春耕备耕时节,410亩老旧苹果园全部套种了洋芋粮食作物,地膜、种子、化肥全部由镇上免费提供。去年以来,甘谷县立足产业实际,聚焦群众需求,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能改尽改、应改尽改、愿改尽改”原则,改造提升老果园5100多亩。
  采访中,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徐应斌表示,果品产业作为我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常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老旧、低质低效的果园,对全市果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从去年开始,根据不同类型的果园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工作。我们将加快实施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主要在建设防雹网和多防棚上下大功夫,今年力争防灾减灾设施建成任务要超过5000亩。”徐应斌说。
  截至目前,全市果园改造提升计划实施总面积新增0.124万亩,完成面积占计划实施面积的81%。全市防灾减灾设施建设也正在同步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