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日报一版

02版:日报二版

03版:日报三版

04版:日报四版

返回 2024年04月15日

米龙:让家乡的美食香飘“一带一路”

天水日报      2024年04月15日     
  (上接第一版)
  米龙告诉记者:“以前马来西亚当地人都习惯喝咖啡、吃本地的马来菜,现在早餐吃面的话,基本上会想到张家川牛肉拉面,午餐和晚餐也会考虑张家川特色烧烤,所以我们的餐饮店在东南亚以及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山、槟城、马六甲地区很受欢迎。”在马来西亚创业期间,米龙多次跟随当地华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回国后他自发组织开展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以此来回馈社会。
  谈及这次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米龙认为是麻辣烫丰富的食材、独特的口感、热情的服务得到了食客的认可。天水麻辣烫不仅承载了深厚的饮食文化,更体现了天水人民的朴实热情,麻辣烫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介质。
  “由于马来西亚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在外用餐的人比较多,所以以餐饮业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也就成了我们创业的一个初衷。中餐以美味多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所以对当地人来说,到中国餐厅用餐,成了他们一个重要的选择。我为自己能够通过餐饮业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微薄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米龙说。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美食带路,联结文化带动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五通”中,民心相通是其他“四通”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而美食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采访中,米龙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趣事:自己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搭车逛了好长时间都没找到中国人开的饭馆,腹中饥饿的他只好随便走进一家餐厅。在他打开菜单后,才发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一张图片也没有。因为不懂英文,无法和店员交流,他只好选了菜单中两种中档价位的餐食。在店员诧异的目光中,他满怀期待地等来了自己的午餐——一杯白咖啡和一杯黑咖啡,这让他整个人都愣住了,最后米龙只能硬着头皮喝掉了两杯咖啡。这件事也坚定了米龙在马来西亚开中餐馆的决心,希望以后到马来西亚旅游的国人不会再遇到他所遭遇的尴尬。此后,米龙一有时间就苦学马来语和英语,和当地华人交流时所听到的每句话,米龙都用小本子翻译成汉字,死记硬背。半年后,米龙基本上可以和马来西亚人简单对话了。
  马来西亚人吃饭喜欢用手直接抓着吃,米龙刚开始不习惯,后来入乡随俗,他也学着用手抓饭吃。来店里的马来西亚人吃牛肉面时,先是用叉子缠绕着面条吃,再到后来开始使用筷子吃面,这其实也是马来西亚人在学习和融入中国的饮食文化。
  创业是艰辛的。跨越语言障碍,抵达文化交流彼岸,一路走来,米龙以一碗牛肉面为桥梁,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创业精神,传播了中国饮食的深厚文化,在异国他乡用中国美食讲述着“一带一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