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天水(组诗)
天水日报
2024年04月15日
□ 陈刚
(组诗)
幸福从早晨开始
鸟鸣后半夜醒来,渐次稠密
用天河水洗过脸的人
转个弯,从早市的烟火里
随意取出
猪油盒子、荷包蛋、黄馍……
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
天水人习惯怀揣着这样的温暖
穿过玉兰、槐花、银杏、大雪
抵达每一个落日浑圆的黄昏——
一场安逸的梦
来得毫无挫折
星空在上,安睡耤河
麦积山七佛阁前
在险境,你会获得更多
紫山樱花、红豆杉、金钱松……
众多植物释放着各自野生的气息
那葱茏,扑面而来
流淌的温润,抚慰我们
此刻,呼吸是一种享受
站在七佛阁前的崖壁上
四月的阳光若天女散花
包围你,更多温暖
落在低处,惊起鸟鸣
伴着瑞应寺的钟声
在空中飘荡
一千六百年的浮沉
恍若隔世
游伏羲庙后作
春风抚摸古老松柏,檐铃响动,
新枝又生,像先祖来自高处的训诫。
是黄昏,日头伏在青瓦屋脊,
像一个大句号。我们趁着混沌复临前
出了伏羲庙,回到自己的居所。
和群星一起,我们在浩瀚天地间
做好梦,也做噩梦,如推演。
清晨,挂在伏羲庙屋脊的日头,
像最初的符号,从无到有
一切崭新。而沿着龙的图腾
根脉,厚重的土在脚下
午后游南宅子
孩子笑,断断续续
等等,春风吹
枝头的槐花还没白
手植的凌霄还小
牙牙念《论语》
学人绣鸳鸯
老爷们书香传家
仿佛昨日。阳光斜打
蜡梅影落半堂
马在厩,车在棚
绣楼上投下芳心暗许
琴音似水
花轿当红
风朝着墙内喊
吉时已到
挂着泪离爹娘辞良人
转身入别家高墙……
万历三十六年至今
数百年不过弹指间
皮影咿咿呀呀,听一折子《花亭相会》
再来一折子《杀庙》
茶已然寡味
走过镜面一样的青石巷
泥墙斑驳
出门。大槐树下落了半尺雪
南郭寺里思杜甫
那是公元759年的深秋
你用北流泉的水
暂时洗去了一身尘埃
站在并不高的南郭寺山头
回望来路——
烽火连天,关山难越
儿女的哭泣声尚在耳边
云横秦岭,前途难料……
你那瘦削的身体
和内心澎湃的海
贴在春秋古柏的枝叶间
117个叹息和忧愁
在1265年后的今天
仍然声声入耳
但是子美兄,且看今日
烽火已熄,关山无险
山下的人们居广厦,食无忧
安置好妻儿
你我可在月下对坐
不谈走过的险
不谈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不谈明天的粮食和大雪
只对着隐隐秦岭,痛饮至天明
西出天水
西出天水,过甘谷,武山
一路上所见到的山
都像沉默的老父亲
沟壑像他皴裂的皮肤
野花像他朴素的笑
抱着庙宇和庄稼,孕育历史
车子遇到车子,或进隧道
响喇叭,山有回应——
几个老父亲
灌一口西风
吼一嗓子秦腔
想马跑泉公园的郁金香
春天来了。天一阁下
杨柳用毛茸茸的小心思
拨弄着碧波
一群鸟儿从天空飞过
它们看见的
正是我曾看过的
安静的女孩子
用故乡的方言唱歌
有点害羞
开是一种飞翔吗
她们仰起的脸
化为一道道美丽的剪影
呵!她们头顶的
天空真蓝啊
假如这能成为
一个不飞离的理由
那么愿所有的候鸟
都在那蓝色里翱翔
像郁金香一样
在武山鲁班山眺见村落
我们上不去的崖壁,水上去了
草和树上去了。
恰逢春天,山给我们
看一小部分杏花。
我们长啸,一些声音返回
一些消散山中。
我们所赞美的
山湾村落,给我们看炊烟。
大山蔓延没尽头。
更多杏花正落去
更多灰在炉膛冷却。
杏子雏形,
尝试长大,尝试变甜。
清水红崖观
夕光盛大
琥珀色的牛头河,揽小城入怀
万物有归去之心。鸟鸣铺满石阶
延伸到山顶,到天宇
谁的红色包裹随意丢在西山
炊烟徐升,山林迷雾
暝色降临是宿命
红崖观庙宇飞檐上的惊鸟铃叮咚作响
林木如远眺的故人
夜色中,小城包容了那么多
背着包裹的人,他们梦到苦难的时候
也梦到星光和晨曦
如在天水
“亲爱的,我们一直愿意在这里!
像一对安静的蜗牛。”
阳光羽毛一样
落在身上
那是时间的声音
节气里的
所有朴素的目光
被我们穿上
也值得被更多人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