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提档”服务助力我市现代农业生产
天水日报
2024年05月08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刘晓亚】眼下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台台旋耕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在大地上勾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在秦州区汪川镇汪川村西山堡的农田里,秦州区菊爱农场农机手汪朝辉驾驶着崭新的玉米播种机组来回穿梭。“以前是锄头不停歇,现在是农机不停歇。机械化作业把旋耕、覆膜、喷药、施肥、点籽、压膜等工序全部集成在一起,机械每作业一行就能完成玉米播种的全部工序。由于机械耕播作业相对精准,每亩玉米可增产150公斤以上。”菊爱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今年,我们农场要完成800亩土地大豆玉米套种,现在已经全部完工,比去年提前了一周时间。去年,大豆玉米套种纯收入100多万元,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总产值和纯收入都会有所增加。”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引进推广工作,鼓励农机以旧换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助力春耕生产的主力军作用,着力夯基础、稳产能、提效益、增动力,全市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300余台,配套农机具3100余台套,已补贴春耕生产机具4515台,总补贴金额428.339万元,受益农户4132户,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积43.4万亩。
“合作社近两年花费60多万元购置了27台各种农机具,享受农机具补贴19万余元,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秦州区闫亮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亮峰说,相对于传统种植,每亩地大约节约成本200多元。农机具的普及对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利用农业机械提高亩产量,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还可以利用现有农机进行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普及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今年,省上下达秦州区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8万元,补贴农机具700多台,为了让农机补贴做到‘应补尽补’,我们深入各乡镇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群众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秦州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秦州区农业局农机管理站副站长唐文说。
今年以来,全市农机部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开展机播、机管、机收不同环节先进适用农机考察调研,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秦州区、清水县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承接主体,以全程机械化大面积单产提升为目标,推动老旧农机换代升级,对时间长、效率低、作业质量低的老旧农机,积极推进报废更新,替换高端、高效、智能农机,整体推动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加快适宜小型农机试验与推广应用,稳步推进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形成“企业+推广单位+合作社”研产推用深度融合机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机具供给率、使用率,确保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