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降耗 向“绿”而行
天水市全面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天水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本报讯【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吕天军】绿色低碳,机关先行。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绿色转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进国家税务总局天水市税务局机关办公大楼,绿色低碳环保展板醒目地摆放在一楼办公大厅,低碳环保宣传片在LED屏上滚动播放。该局通过实行无纸化办公、正反打印、办公照明采用LED节能灯等系列措施,积极践行“厉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工作生活”的新风尚。2023年9月,该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
“我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办公的时候使用双面打印,不浪费纸张,能开窗就不开空调,做到人走灯灭、随时关灯。上下班尽量采用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出行,以绿色低碳方式支持节能减排。”市税务局机关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发金说。
“我们通过创建‘节约型机关’,使市局机关用水、用电、用油等办公费用大幅降低,‘厉行节约、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市税务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建军告诉记者,今后将持续巩固全国“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落实落细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推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市税务局还积极宣传节能降耗减排、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向“绿”而行。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底,天水市各类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享受环保税减免8373.85万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经济“含绿量”不断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节能降耗为目标,以节约水、电、油、气为重点,不断推动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2021年,该行被评为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市级“生活垃圾减量无害化分类处理工作先进单位”。近期,该行又通过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初审,让广大干部职工备受鼓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外汇管理科科员卢陟表示:“在平时工作中,我们随手关灯关电,及时关闭水源设备,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提倡双面打印,废弃的物品定期回收处理,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通过常态化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我们已经养成了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在做好日常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把绿色金融作为推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开展绿色金融机制创新、提供绿色金融政策保障、探索绿色金融标准、加大绿色金融科技赋能、提升绿色金融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调查统计科副科长杨帆介绍:“截至一季度末,全市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40.2亿元,同比增长16.1%,高出各项贷款增速10.7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力做好节水型机关、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巩固提升工作,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分行副行长刘锷说。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任务,作为践行“过紧日子”要求的务实举措,贯穿节约型机关创建始终,以传播绿色发展理念为途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融入公共机构节能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强化典型培育,突出示范引领,努力形成创成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2家,省级节约型示范单位13家,市级节约型示范单位33家,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79家,创建节约型机关420家,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市各级干部职工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谱写新时代天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贡献了公共机构力量。”天水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公共机构节能科科长周海燕说。